汉语教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学习、掌握汉字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其研究内容涉及汉字的字形研究、汉字的语音研究、识字测量、词汇研究、汉字的意义分析及其与字形学习的比较、汉字学习的难易度、汉字的简化、错别字心理等。1
汉字的心理学研究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之一。因此,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心理学界,特别是中国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
有关汉字的心理学研究几乎自中国出现心理学之日就开始了。涉及的范围和问题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诸如早期的常用汉字统计、汉字的记忆、错别字问题、汉字文句直排横排比较等。到后来,汉字认知、汉字学习方法之比较、汉字与汉语拼音、汉字与外文学习使用之比较,汉字词的大脑两半球识别等,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以汉字材料研究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及其与语言的关系等心理过程和汉字失读、失写症的论文报告日见增多。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家都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科学资料。这些研究成果在心理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汉字心理学。 2
汉字教学心理学汉字的学习,主要是指对一个字音、形、义的综合掌握。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由于字音和字义的联系在口语中早已建立了,所以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字形和这种联系挂起钩来,因而对字形的记忆是重点。
记忆有两个检查指标,一是再认,也就是看到 一个字能不能把它识别出来;二是再现,也就是听到 一个字音时能不能把字形复现出来。从教学上讲,第一个就是认读,第二个则是听写。任务不同,情况也就有差别了。
一般地说,再认的难易和笔画的多少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因为要认出一个字,往往不需要对所有笔画都看清楚,而只需抓住一个字的突出特征就可以了。像“厂、疆”这样的字,笔画差别很大,但特点都显著鲜明,所以认起来都很容易。而且有些字笔画多,提供的信息也就多,易于引起联想,其中有些笔画和部分,只是某些学习者的记忆线索,也能帮助再认。在一个学习实验中,主试者发现小学一年级儿童再认繁体的 “铁”字比简体的“铁”成绩好,他们说,“铁”字中间有个“口”字,看到它就想起一口铁锅,不就记住了吗?
再现则要求把一个字的结构和笔画精确地复现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头脑中这个字的表象只是大致的轮廓和特征就不够了。必须完整清楚 一笔不差。这时,笔画的多少就会直接影响到再现的难易。特别对于儿童和初学者更是如此。一般地说,笔画越简单,再现越容易。3
汉字学习心理从学习心理来讲,部件不宜太多,而且要有称谓。特别是罕见的异形部件应当尽可能减少。像简化字“书”,笔画是简单了,却给汉字部件库中新增了一个只在“书”字上才用得到的部件,似可商榷。再如“步”字,人们已经不大能从字形上看出它是 一前 一后行走的两只脚了,如果我们索性承认多一个点的“步”为正确,那么,看起来是繁化了,却会减少大量订正这个“步”字的时间和精力,便于称说,减少了汉字中的一个部件“𣥂”, 定会受到汉字信息处理界和教师的欢迎。2
识别汉字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理和心理学的进展,关于大脑两半球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的研究渐次增多,有关聋哑人,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也为此提供了许多例证。人们发现,对不同文字符号的识别显示出大脑两半球不同优势效应的机制,对以语音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的识别,一般倾向显示出左侧半球的优势效应,在这里从符号视觉到语音转换似乎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用汉字作为识别材料时,情况就要复杂一些。有些结果表明右侧半球占优势,其着重强调的原因是,汉字是被当作一个整体图形来认知的,而图形识别是右半球的优势,有人用双音节词作为识别物让被试者观察,则又表现为左侧半球的优势功能,或许这是由于增加了对语言分析加工的难度。还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对字义具体的汉字的认知是右半球的功能;对字义抽象的汉字的认知则是左半球的功能。最近,一些研究结果证明这些说法似乎过于绝对了些。他们同样用半视野呈现认读材料的方法,对听力正常的人和聋人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无论在两视野同时呈现单个汉字还是呈现双音节词,也无论字义的抽象或具体,听力正常的人都是以大脑左半球加工为主,而聋人则以右半球加工为主。这个结果似乎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语音是语言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汉字虽然是一种表意文字,但它和其他文字一样,也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其发音和听觉反馈起着重要的作用。聋人失去了声音的线索,所以主要依靠的是视觉形象,而对正常人来说,识别汉字不只是识别一个图形,语音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