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出行率模型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出行率模型是描述每一种土地利用出行生成量变化的决定指标和其出行生成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数学模型,也可能是图表,都能直接描述研究对象自身属性与交通生成量之间的量化规律。1

基本概念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不同土地利用布局形态和强度会产生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社会活动,从而决定不同区域的交通集散量和分布状况。相应地,交通系统功能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周边地价、地租和人气,影响周边土地功能的实现充分与否。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中需要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相互关系,交通出行率是直观反映这种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1

实际应用出行率为单位指标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根据对出行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按照决定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人数等)划分为若干类型。同一类型由于主要出行因素相同,出行次数基本相同,将单位时间内的出行次数称作“出行率”。如果知道整个对象区域或者分区的决定指标,与其对应的出行率相乘,则很容易得到整个对象区域或者分区的交通需求。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对交通出行率指标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出版公布多版《出行生成》(Trip Generation)供全国交通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员参考。2005年开始,北京市开始交通出行率指标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交通出行率手册》,涉及了多类建筑性质近千个建筑的交通出行率调查,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根据各类别建筑特征和交通特征的分析,给出了相关性较高的出行率指标,内容主要包括住宅、办公、综合性商业、专营店、金融、酒店、文化娱乐、医院、学校、图书展览馆、政法机关、仓库和综合类建筑等,有利于开展各项交通定量分析和评价工作。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耿彦斌 - 高级工程师 -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