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存在的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审美范畴。因此,历史上最杰出的悲剧理论家往往是伟大的哲学家,对悲剧现象的解释成为他们各种哲学体系中关系重大的一个组成部分。1
西方悲剧从人类心理探讨悲剧艺术,始于亚里士多德。亚氏认为,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即是从观众的情绪反应,或者说观众的心理层面以阐明悲剧的性质,成为后世研究的肇始。其间讨论得最多的是:怜悯与恐惧的情绪性质与净化作用的心理意义两个主要问题。
关于怜悯与恐惧情绪的性质,综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归纳为下列二个层次来说明。2
中国悲剧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戏剧形式不象欧洲那样发达得那么早,这样,中国古代美学家对悲剧的认识,就不象西方古代那样受戏剧理论的局限。他们基于对音乐、诗词艺术的把握,反而直接触摸到了悲剧性的主体精神,这就是在中国美学史上以孔子所开启的“诗可以怨”为内涵的悲剧理论。孔子的“怨”包涵着较广泛的内容,它不仅指对违反仁道者“怨”,对不良政治的“怨”,而且更指“君子”在仁道无由得解,遭到挫折和打击时产生的“怨”,最后一种意义的“怨”①正披露了悲剧的主体性的精神实质,一方面,人格的实现趋向遭受挫折和压抑,另一方面,主体人格不顾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秩序的威胁而对实现趋向进行自我肯定。这就是悲剧实质:双向逆反的美学特征。从主体出发, “怨”的理论往往在悲剧仓U作心理和悲剧的心理功能二方面展开论述。3
意义悲剧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悲剧的心理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如果除掉了道德意义和道德作用,悲剧就充其量只能是排解情绪的游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就不成其为悲剧了,甚至可以说,道德作用是悲剧心理功能的一个核心和目标,其他方面的功能都是围绕着它,为它打下基础,并因为它而获得意义。
前面我们在许多地方其实已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悲剧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作用,例如前一章关于悲剧快感因素的讨论,甚至关于悲剧心理原型的讨论。现在我们将更详细更深入也更现实地探讨这个问题,讨论的角度和依据将是深层心理和情绪情感的过程等等。4
作用宣泄与中庸讨论悲剧的情泄和心理平衡的功能,不得不从《诗学》的作者开始,要绕过他是不适当的,因为他提出的宣泄理论比其恐惧理论影响还要大。
亚里士多德是针对其老师柏拉图提出悲剧宣泄理论的。柏拉图不仅认为诗人所能摹仿的只是理念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而且指控诗人逢迎人心中的。低劣部分”。在柏拉图看来,人的心灵分三部分:理智、意志、情欲(情感和欲望),情欲与理性相对立,不为理性所制约,因而是低劣的、不道德的、不高尚的部分。
情感宣泄前面我们说到过,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悲剧卡塔西斯作用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的宣泄和缓和作用。我们现在就此方向,根据实际的经验事实,作较细致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我们不再胶着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和思想,我将首先讨论悲剧如何有助于情绪情感宣泄以达成心理平衡,然后讨论悲剧对某些轻度的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和对道德的培养功效。
我们曾提起过,由于个体生命本身的感性性质及现实生活的阻抑限制,个体心灵不仅常常会体验到否定性情感,而且在心理上形成情绪情感的积郁。古人就注意到了否定性情感的优势,古籍《礼记·礼运》说;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除了喜、爱之外,其他情绪情感都是否定性体验。现代心理学与此相一致,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①也是否定性体验 “袍堂而能”。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殷晓莉 - 儿童心理专家 副教授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