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及优缺点
工厂的配置形式有产品型配置和制法型配置两种基本形式。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形式的特征,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产品型配置
①特征
由于这是对于不同产品,按照其操作工序的顺序排列机械设备的,所以,是广义的流水作业形式。这种形式的事前的工序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要注意工序间的平衡问题。这种形式一般用于连续生产方式。
②优点
A,由于操作的流程是直线的,所以可以防止操作的迟误。
B.由于接近机械或者操作位置,是连续性生产,搬运活动较少。
C.操作组合紧密。
D,减少半成品。
E.缩短生产周期。
F.由于产品集中,平均单位产品所占用的面积少了。
G.工序简易化。
③缺点
A.由于各生产线设置重复,使机械台数变多。
B.只要有一个生产线低速运转停止,就会使整个劳动生产率低下。
C.减少了必要的工作性交往。
D,工人的技术能力降低。
E.操作者被束缚在单一性生产中,工作更单调化。
(2)制法型配置
①特征
由于这种形式是把同种类的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机械设备集中在同一场所,所以它是不同功能的配置或者是不同机械的配置,是一种协调不同操作的方法,一般用于个别生产方式。
②优点
A.对于工作程序的变化,容易适应。
B.在同一工序上,使操作者的交替成为可能。
C.操作者的技术能力提高较快。
D.即使机械设备的台数少,也能进行生产。
E.容易适应产品品种变更和生产量的变动。
F.即使某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其它的机械设备也可以代用。
③缺点
A.各工序间的半成品增多。
B.生产周期较长。
C.控制生产进度的业务变得复杂。
D.搬运距离变长、搬运工数增加。
E.物品管理较为复杂。2
原则(1)满足从业员要求和保证安全的原则
满足从业人员的要求和保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原则的贯彻,往往会带来很多意外的好处。
(2)综合的原则
所谓综合的原则,就是在企业这个独立的活动单位中,以最经济的方式把生产所必须的一切要素综合起来。其中包括机械维护、生产管理、灾害预防一空调,其他服务设备等所有要素。同时全面发挥这些要素的作用,把各种费用压缩到最低限度。
(3)保持最短移动距离的原则
就是尽量压缩生产工序,缩短搬运距离。
(4)流水作业的原则
在从投料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中,要避免互相交叉和混乱,按照生产流程移动,这是最理想的(然而,不可能完全按直线向一个方向移动)。
(5)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则
工厂配置主要指与生产有关的种种场地的三次无配列,因此,不仅要充分利用地面,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6)弹性的原则
这一原则特别强调事先要妥善进行工厂配置,以便在今后可以以最小费用较容易地改进这种配置。这在用户要求多样化,产品频繁更新换代,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是特别重要的。
(7)平衡的原则
工厂配置不应只满足于某一部分最合适,而应充分考虑到如何才能保证均衡生产。
(8)高水平的原则
制定工厂配置计划时,应尽量以高度的系统水平为目标,这种制定计划的方法才是理想的。1
目的工厂配置的具体目的如下:
(1)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提高其劳动热情。
开辟适于作业的安全环境,以提高他们的劳动热情,是车间配置的首要目的。
(2)减少操作者的行走距离和动作。
尽量减少操作者的步行距离,并使其以最小限度的必要动作进行作业。
(3)缩短生产日程,压缩在制品数量。
保证生产过程的平衡,有效利用余废料,则会缩短生产日程,压缩在制品,进而提高资金效率。 .
(4)减少原材料和产品的搬运及手工作业次数。
减少原材料和产品的搬运及手工作业次数,进而实现机械化,这就会节约搬运工时和费用。
(5)有效地利用场地。
取消多余场地,充分利用空间,使之保持在最小限度。.
(6)提高机械和维修的工作效率。
减少人等工作,工作等人以及其他非运转时间,提高人和机械的工作效率,进而节省人力和机械设备。
(7)方便管理和监督。
好的工厂配置,可以方便监督,提高监督质量(如中层事务机构便于监督现场作业,按流水作业方式的配置便于产品检查等)。
(8)消除车间之间、操作人员之问的忙闲不均的现象。
通过对车间之间、操作人员之间的能力——负荷盼均衡化,消除对人和机械的浪费。
(9)便于连应作业条件的变化。
好的配置可以灵活地适应因工厂.车间扩建和不测事态而引起的作业条件的变化。
(10)减轻与作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使联系园满化。
精减或减轻现场的作业事务,并使与其他车间管理部门之间的事务性联系更加迅速、准确。
(11)减少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
好的配置也同时研究质量方面的问题(如精密加工和测试车间害怕震动,其设置地点应离冲压车间等震动大的部门远些)。
(12)其它
加强宣传效果,防止公害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