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天气气候条件年际变化很大,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同时,我国不少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气象灾害的发生会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一并带来经济损失,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开展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可以为科学安排农业生产,及时采取抗灾减灾防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损失,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这对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1

主要包括霜冻预报、冻害预报、寒露风预报、低温冷害预报、干热风预报、土壤干早预报及作物病虫害预报等。

霜冻预报针对霜冻对作物、果树、蔬菜等的危害而进行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报前应先找出不同强度的最低温度与作物遭受危害的关系。预报内容包括低温强度、发生与持续时间、分布范围以及霜冻类型等。及时准确的霜冻预报便于农业部门在霜冻来临之前和发生后决定对策,采取防冻或补救措施,使作物,果树等减轻或免遭危害。

决定农作物是否受冻的是植物体温(包括叶面温度、花器、子粒或果实温度、根温等),而不是气温或土温,具体选用何种体温作为指标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发育期的关健部位或经济产品而定。虽然可以根据气温或土温与植物体温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其相互关系,但这种关系还要受到风、云、湿度、大气透明度等气象要素和植被郁闭度、生长点和最大叶面积密度所在高度等生长状况因素的制约,进行霜冻预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或生长箱模拟实验建立适合本地区特定作物霜冻问题的预报方程。2

冻害预报针对冻害对越冬作物和果树、林木造成的危害而进行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冬小麦越冬冻害预报。冬小麦越冬冻害虽然主要是由于低温引起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冬小麦本身的品种特性和生长发育阶段及状况所决定的抗寒性。2

低温冷害预报针对作物生长期闻可能发生的异常低温过程及作物可能受害状况而进行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异常低温过程是指在作物营养生长期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夏季低温或秋季低温,使作物生理活动受阻或生殖器官受害,导致生育期推迟或部分不孕的低温过程。大多数低温冷害的危害是一种累积效应,一旦出现,造成的灾情重,受害范国大。低温冷害预报一方面要求对未来时期的低温过程进行预测,同时要考虑未来时期作物的生育进程,并估测作物受害的可能性和受害程度。2

寒露风预报又名南方晚稻产区秋季低温预报,是低温冷害预报的一个特例。它主要包括晚稻抽穗开花期和秋季温度条件预报。抽穗开花期预报实际上是作物发育期预报的问题,温度预报应属于天气预报的范畴。寒露风预报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并利用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寒露风危害指标而开展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寒露风的危害指标因品种和地区而有所差异,一般认为晚稻寒露风危害指标是粳稻为抽穗开花期前后五日平均气温小于20℃,籼稻为抽穗开花期前后五日平均气温小于22℃。但各地在确定本地区的危害指标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地从当地的气候特点、品种特性、农业技术措施等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研究后确定,使指标更加客观化。2

干热风预报针对于热风对作物的危害而进行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报程序为:一、确定干热风的强度指标。于热风对作物的危害是气象条件和作物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同一强度的干热风对处于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状况的作物,受害程度不同;二、分析和预报出现干热风的天气形势和环流系统;三、预报作物的关键生育期;四、根据前期天气形势和征兆及干热风强度指标、作物的关键生育期预报,做出干热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报。2

土壤干旱预报在农田土壤水分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和耗水规律,以及土壤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对未来一个时期土壤干旱发生与否、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而进行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

在土壤干早预报中常用的干旱指标有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等:一、土壤含水量或土壤有效贮水量一般地,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下时可视为干旱露头,50%以下干旱发展,40%以下为早象严重;二、降水量或降水相对变率对不同地区,因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品种及不同发育期需水情况不同而各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土壤干早指标。2

作物病虫害预报针对作物病虫害发生与蔓延的气象条件而进行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气象因子不仅直接影响病原体与害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蔓延,造成病虫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而且通过对寄生植物或其他生物(如天敌等)的作用,间接影响病虫的发生与消失。所以,根据前期气象因子可以预测病虫的发生情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