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推动风电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新疆哈密地区先后编制完成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总体规划和哈密东南部、十三间房、三塘湖—淖毛湖等风区的工程性规划,明确2015年总装机规模达600万千瓦、2020年达1180万千瓦的总体发展目标。已完成规划中,“十二五”期间600万千瓦的规划已获得自治区政府批复2。
2010年,哈密地区建成装机规模9.9万千瓦,当年并网发电,实现了风电产业零的突破。2010年8月,哈密东南部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启动前期工作,2012年8月,该风电项目获国家核准,成为新疆首个获得国家核准的大型风电项目。截至2014年3月末,哈密地区获得核准风电总规模已经达到456.9万千瓦,约占全疆核准总规模的50%;完成装机246.9万千瓦,实现并网216.9万千瓦,其中分散式项目完成装机6.9万千瓦并实现并网,开始发挥示范作用。2013全年实现风力发电量20.2亿千瓦时,占全地区发电量的26.3%,2014年1~2月,哈密地区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4.0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配套情况目前,哈密地区已建立起以风机总装集成为主,塔筒、叶片、机舱罩等部件生产与之配套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至2014年3月末,哈密地区共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8家,其中风机总装企业3家,形成了每年2000台(套)2兆瓦以上风机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250万~300万千瓦风电场建设需求。随着风电装备零部件本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风电企业的成本也将逐步降低,并进一步延伸风电装备制造业链条3。
输配电网络配套情况目前,哈密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输配电网络基础。2010年,哈密—安西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实现了新疆电网和西北电网的全面联网,为电力外送提供了稳定通道。2011年,新疆下达哈密东南部三个220千伏风电送出电网工程,该项工程的建成将为哈密东南部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运行提供支持。2013年6月,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竣工投运,为“疆电外送”打开了新通道。2014年1月,西北地区大型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的第一个特高压工程—哈密南—郑州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每年将向河南省送电超过500亿千瓦时,为哈密风电的外送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
新疆哈密风电产业的发展优势资源优势。调查表明,新疆风能资源品质较好,风频率分布较合理,风功率密度是其他地区的2~3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哈密地区三大风区中,风功率密度达到150瓦/平方米区域面积及其技术开发量在全疆的占比均超过60%,在资源品质和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哈密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光能等资源禀赋优势,煤电、风电、光伏并网发电之间的有效互补将提供更加稳定的电能。
区位优势。哈密是“疆电外送”战略实施的重要基地,是哈密—郑州、哈密—重庆两个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和哈密—柴达木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的枢纽,在风电并网外送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哈密具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基础条件,通过抽水蓄能调峰电源的建设,可以降低风电输出的不平衡和波动性,进一步提高风电的品质1。
风电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我国风电主流机型也逐渐走向大型化和智能化。哈密东南部20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中标机型为2.5兆瓦和3兆瓦两种机型,单机容量的增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由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风电机组的价格已经降到4000元/千瓦左右。哈密地区风能资源品质较高,且风电开发享受增值税减半、所得税“免三减三”、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抵扣等优惠政策。相对于0.58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而言,哈密风电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风电产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2011年起,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风电产业发展亟需的18项重要技术标准开始实施,这些技术规范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风电行业整体开始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新疆哈密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人力资源培训和教育欠缺。哈密属于经济欠发达区域,在风电产业工程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不具优势,而哈密风电基地建设对相关人才有着迫切需求。据估计,哈密本地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达产后需要管理、生产等岗位的专业人才超过1000人。虽然企业和本地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实验室共建、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但本地化的教育培训能力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风电装备本地化配套有待加强。虽然哈密已初步建立了一定的风电装备配套能力,但要建立比较全面的配套能力无法一蹴而就,这与风电场建设项目的进度要求存在一定矛盾,风电装备本地配套能力的相对不足将在一段时间内造成风电场建设成本偏高,对风电企业盈利和投资回收造成影响。
产能建设和电网接入契合度不高。从电力输送主干网络建设和现有输电网络情况来看,哈密风电送出通道主干网络容量和接入能力满足要求,但在短期内,风电场的接入变电站和输电网络建设进度滞后于风电场建设进度,将造成部分风电场建成而不能并网。
产业导向有待优化。现有的风电产业政策实行固定标杆电价制度,电网企业必须全额收购风电企业的电量,风电企业享有优先调度权,这些政策在扶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削弱了风电企业提高发电质量的积极性。对哈密这样风电质量较高的地区而言,不能从差别化的定价上获得对质量的补偿,不利于优胜劣汰和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国风电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关键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但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仍需进一步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在对哈密地区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哈密地区风电产业优势与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发展方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起点规划风电产业发展,实现哈密风电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以带动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有效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能源战略需求。
加大金融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的相关配套制度。当前新疆风电大规模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为有效发挥金融对风电产业的支持作用,应建立配套的专项统计监测制度、金融支持风电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风电产业融资风险缓释等基础性机制及制度,完善金融、财政及产业政策之间的有效对接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协调配合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最大效用。
拓宽风电产业融资渠道。改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以及由此带来风电产业成长受限等问题,支持风电企业通过上市、增发等方式扩大股权融资规模,鼓励风电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扩大债务融资规模。同时,根据风电资源开发,积极利用信托、委托、融资租赁等方式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通过引进风投、创投、私募基金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逐步建立风电产业的多元化融资方式3。
加强薄弱环节信贷支持,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升级。在竞争激烈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实力较强的企业获得融资相对容易,而一些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获得贷款有一定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本地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因此,建议出台扶持性的财税等配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地风电生产企业自主创新、风电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本地风电装备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延伸风电产业的产业链及产品附加值,培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