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叶柄的构造
叶柄的横切面一般呈半圆形、圆形、三角形等,向茎的一面平坦凹下,背茎的一面凸出。叶柄与茎相似,最外面为表皮,表皮内为皮层,皮层中具厚角组织,有时也具厚壁组织。在皮层中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柬的结构和幼茎中的维管束相似,木质部位于上方(腹面)。韧皮部位于下方(背面),木质部与韧皮部间常具短暂活动的形成层。在叶柄中进入的维管束数目可原数不变一直延伸至叶片内,但也可分裂成更多的束,或合成为一束,故叶柄中的维管柬变化极大,若从不同水平的横切面观察常不一致,有时可作为叶类、全草类药材的鉴别特征之一。
叶片的构造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1)表皮:包被着整个叶片的表面,在叶片上面(腹面)的表皮称上表皮,在叶片下面(背面)的表皮称下表皮,表皮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也有由多层细胞构成的,称复表皮,如夹竹桃和海桐叶片的表皮由2~3层细胞组成;印度橡胶树叶片的表皮具有3~4层细胞。
叶片的表皮细胞中一般不具叶绿体。双子叶植物叶的顶面观表皮细胞一般呈不规则形,侧壁(垂周壁或径向壁)多呈波浪状,彼此互相嵌合,紧密相连,除气孔外无间隙;横切面观表皮细胞近方形或长方形,外壁常较厚,角质化并具角质层,有的还具有蜡被、毛茸等附属物。大多数种类上、下表皮都具有气孔分布,但一般下表皮的气孔较上表皮为多,气孔的数目、形状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2)叶肉:在上、下表皮之间,由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①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紧密,其细胞的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形如栅栏。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光合作用效能较强。栅栏组织在叶片内通常排成一层,也有排列成2层或2层以上的,如冬青叶、枇杷叶。各种植物叶肉的栅栏组织排列的层数不一样,有时可作为叶类药材鉴别的特征。
②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接,由一些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壁细胞构成,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如海绵状,细胞中所含的叶绿体一般较栅栏组织为少,所以叶下面的颜色常较浅。
叶片的内部构造中.栅栏组织紧接上表皮下方,而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这种叶称两面叶。有些植物的叶在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称等面叶,如番泻叶、桉叶等;有的植物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亦称等面叶,如禾本科植物的叶。在叶肉组织中有的植物含有油室,如桉叶、橘叶等;有的植物含有草酸钙簇晶、方晶、砂晶等,如桑叶、枇杷叶等;有的还含有石细胞,如茶叶。
叶肉组织在上下表皮的气孔内侧形成一较大的腔隙,称孔下室(气室)。这些腔隙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胞间隙相通,有利于内外气体的交换。
(3)叶脉:主要为叶片中的维管束,主脉和各级侧脉的构造不完全相同。主脉和较大侧脉是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维管柬的构造和茎的维管束大致相同,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位于向茎面,由导管、管胞组成。韧皮部位于背茎面,由筛管、伴胞组成。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常具形成层,但分生能力较弱,活动时间较短.只产生少量的次生组织。在维管柬的上下方常有厚壁或厚角组织包围,这些机械组织在叶的背面较为发达,因此主脉和大的侧脉在叶片背面常成显著的突起。侧脉越分越细,构成也越趋简化,最初消失的是形成层和机械组织,其次是韧皮部组成分子,木质部的构造也逐渐简单,组成它们的分子数目也减少。到了叶脉的末端,木质部中只留下1~2个短的螺纹管胞,韧皮部中则只有短而狭的筛胞分子和增大的伴胞。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许多植物的小叶脉内常有特化的细胞——具有向内生长的细胞壁,由于壁的向内生长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指状突起,因而大大增加了壁的内表面与质膜表面积,使质膜与原生质体的接触更为密切,此种细胞称为传递细胞。传递细胞能够更有效地从叶肉组织输送光合作用产物到达筛管分子。
叶片主脉部位的上下表皮内方一般为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无叶肉组织。但有些植物在主脉的上方有一层或几层栅栏组织,与叶肉中的栅栏组织相连接,如番泻叶、石楠叶等,是叶类药材的鉴别特征1。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外形多种多样,有条形(稻、麦)、管形(葱)、剑形(鸢尾)、卵形(玉簪)、披针形(鸭跖草)等。叶可以有叶柄和叶片,但是大多数分化成叶片与叶鞘,且叶片较窄,脉序一般是平行脉。在内部构造上,叶片也有很多变化,但仍和一般双子叶植物一样具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种基本结构。现以禾本科植物的叶为例加以说明。
1、表皮
表皮细胞的排列比双子叶植物规则,排列成行,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两种类型,长细胞为长方柱形,长径与叶的纵轴平行,外壁角质化,并含有硅质。短细胞又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细胞两种类型,硅质细胞的胞腔内充满硅质体,故禾本科植物叶坚硬而表面粗糙;栓质细胞则胞壁木栓化。此外,在上表皮中有一些特殊大型的薄壁细胞,称泡状细胞,细胞具有大型液泡,在横切面上排列略呈扇形,干旱时由于这些细胞失水收缩,使叶片卷曲成筒,可减少水分蒸发,故又称运动细胞。表皮上下两面都分布有气孔,气孔是由2个狭长或哑铃状的保卫细胞构成,两端头状部分的细胞较薄,中部柄状部分细胞壁较厚,每个保卫细胞外侧各有1个略呈三角形的副卫细胞。
2、叶肉
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多呈直立状态,叶片两面受光近似,因此一般叶肉中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明显分化,属于等面叶类型.但也有个别植物叶的叶肉组织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属于两面叶类型。如淡竹叶的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由一列圆柱形的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一至三列(多两列)排成较疏松的不规则圆形细胞组成。
3、叶脉
叶脉内的维管束近平行排列,主脉粗大,维管柬为有限外韧型。主脉维管束的上下两方常有厚壁组织分布,并与表皮层相连,增强了机械支持作用。在维管柬外围常有1~2层或多层细胞包围,这些细胞是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构成维管柬鞘。如玉米、甘蔗由一些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如水稻、小麦则由一层薄壁细胞和一层厚壁细胞组成,维管柬鞘的存在可以作为禾本科植物分类上的特征。
裸子植物叶的构造裸子植物多为常绿植物,叶多为针叶。以裸子植物中松属植物马尾松的针叶为例,其叶小,横切面呈半圆形,表皮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表皮下有多层厚壁细胞,称为下皮,气孔内陷,为旱生植物的特征。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凹陷,有无数的褶,叶绿体沿褶分布,这使细胞扩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叶肉细胞实际上就是绿色折叠的薄壁细胞。叶内具树脂道,在叶肉上方具明显的内皮层,维管组织两束,居于叶的中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