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过渡飞行试验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飞行状态

倾转旋翼飞行器由机身、旋翼、机翼和尾翼等构成。旋翼和发动机短舱位于机翼翼尖的外侧。当发动机短舱处于垂直位置时,两副旋翼在水平面内旋转产生向上的拉力,类似于横列双旋翼直升机,可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等直升机飞行模式;当旋翼轴向前倾转时,进入低速前飞的过渡飞行状态;当旋翼轴向前倾转达到90度时,进入飞机模式,旋翼就在垂直平面内旋转产生前飞的拉力,实现快速巡航飞行。通过飞行模式的转换,倾转旋翼飞行器很好地结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在民用和军用市场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开辟了旋翼飞行器发展的新领域。1

过渡飞行简介谈到过渡速度,自然会想到旋翼抖动的实际情景。无论是增速中出现的,还是消速中出现的,给人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同时,由于诸力的变化而引起的飞机变态,在操纵上也带来一定的难度。当然,对于执行场外任务而需在复杂地形区域起降时,对直升机和旋翼的影响就更大。从理论上讲,这是直升机的一种特性。只要飞行,人和飞机都要经受这么两次刺激,已是司空见惯了的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借助空气动力学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根据直升机在起降过渡阶段中的飞行特点和规律,在试飞中进行摸索、探讨以求寻找出一种正确操纵方法减弱或消除旋翼抖动,提高贴地飞行的安全系数也不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增速过程中可通过驾驶员操纵使旋翼抖动减弱或消除。

过渡飞行时旋翼的抖动以往习惯的说法,过渡飞行时出现的旋翼抖动现象是由旋翼涡流引起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还有其他的因素。现以贝尔206直升机试飞时的几种飞行条件和状态为例,试述以上观点。

1、在无风情况下,直升机从1m高度稳定悬停后,逐渐顶杆增速。当达到快步走的速度3~5 nmile/h时,直升机将会出现第一次轻微的掉高度。当速度增至V=12nmile/h时,又会出现第二次掉高度,而且比第一次明显。紧接着便出现飞机抬头、上升、偏转和抖动,持续时间约2~3s。

2、在无地效高度之上飞机悬停后,仍按上述的操纵动作增速,当h=12 nmile/h时,飞机的抖动非常轻微,瞬间即逝,其他现象也不明显。

3、消速过程中,在无地效高度之前,空速达到大于理论过渡速度8~10 nmile/h时(贝尔206直升机约为20~22 nmile/h),抖动出现。持续到V=10 nmile/h抖动才消失,约8~10s。

4、在进行消速中,当飞机速度V=20 nmile/h以前进入有地效高度的贴地飞行时,抖动出现得要晚些、短些,约3~4s。

5、在有地效高度时,当驾驶员操纵飞机增速在抖动刚一出现时,如果将驾驶杆向前方迅速地划个小圆再增加点总桨距,抖动即可消失,方向和横侧变态也不明显。在无地效高度时,消速进入V=20 nmile/h后,驾驶员施以上述操纵方法,驾驶杆几乎无消振效果。

从以上飞行试验可看出,有地效增速与正常进行消速出现的旋翼抖动是两种不同的抖动。不仅表现不同,就其引起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有旋翼尾流的影响,也有尾流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带来的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