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微构造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油层微型构造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构造研究范畴, 它们是砂体沉积中的下切作用、差异压实作用和古地形影响等形成的, 与构造作用力无关。如孤岛、孤东等油田的微构造成因主要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微构造研究目的是阐明沉积单元的顶底形态及其对油气水( 包括剩余油) 运动规律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从而指导剩余油开发。微构造主要依据钻井资料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研究区逐口井进行海拔高度、补心高度及井斜的校正, 然后利用新的小层对比结果, 以2 m 等深线精细地刻划出小层顶底的构造形态。在综合考虑井网条件和其他地质条件的情况下, 分析不同的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综合运用单层或合层生产数据、测井技术解释和剩余油饱和度以及油藏数值模拟预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析剩余油富集规律与微构造组合之间的内在联系。

储层微型构造形态类型(1) 高点, 指储层顶底形态与周围地形相比相对较高, 并且等深值线又闭合的微地貌单元。其幅度差一般为2~4 m, 闭合面积一般为0 . 1~0 . 2 km2 。

(2) 鼻状构造, 是指储层顶底与周围地形相比相对较高, 并且等深值线不闭合的微地貌单元, 一般与沟槽微地貌单元相伴生。如孤岛东区鼻状构造单元较低缓, 倾角一般小于3°, 面积一般为0.3~0.4 km2 。

(3) 低点, 指储层顶底与周围地形相比相对较低, 等深值线又闭合的微地貌单元。其幅度差一般为2~ 4 m, 闭合面积一般为0 . 2 km2 。

(4) 沟槽, 指对应于鼻状构造的微地貌单元, 其形态与鼻状相对应, 只是方向相反,是不闭合的低洼处。

(5) 斜面地形, 受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斜面地形这种微地貌单元较为发育, 其倾向倾角均与区域背景相一致。1

储层微型构造组合模式(1) 顶凸底凸的双凸型, 即储层顶底面均为高点, 常为河道和三角洲透镜状砂体造成的;

(2) 顶凸底平型, 储层顶面为相对高点,储层底面平滑或稍微倾斜;

(3) 顶平底凸型, 储层顶面起伏平缓,而底面为相对高点;

(4 ) 顶凹底平型, 储层顶面为低点, 底面平缓;

(5) 顶底双凹型, 储层顶底面均为低点;

(6) 顶底均为鼻状凸起型, 储层顶底面起伏形态与周围地形相比相对较高, 而等值线不闭合;

(7) 底平顶为鼻状凸起型, 储层底面平缓, 顶为鼻状凸起;

(8) 顶底均为沟槽型, 储层顶底面起伏形态与周围地形相比相对较低, 而等值线不闭合;

(9) 顶平底为沟槽型, 储层顶面平缓, 底面为沟槽。1

组合模式与剩余油分布关系在考虑采井网、油井和注水井的距离、注入水量、注水流线以及地质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可比性强的井例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得出储层微构造模式与剩余油分布及原油产量的关系。

1 . 微构造组合模式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通过实际生产资料验证及数模预测, 发现在微构造组合中顶凸底平型为剩余油富集区, 顶平底凸型次之, 双凸型也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顶凹底平型油井生产情况差, 水淹程度较高 ; 双凹型是水淹程度最高区。顶底均为鼻状的微构造模式的剩余油富集状况略好于斜单元, 介于凸型和双凹型之间。

2 . 储层微构造组合模式与原油产量的关系

随着注水开发程度的变化, 储层微构造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也发生变化。在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 各种微构造对原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 在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 超低、低幅度的微构造起伏对油井的影响显著减小, 而受动态因素的影响明显增强, 但幅度较大的微构造仍对油井生产有影响。1

微构造图的编制微构造可以揭示构造的非均质性, 预测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 是老油田控水稳油的一项重要综合技术。它的做法为: 用较密井网资料和小间距等高线对分布较广的油砂层顶面或底面做构造等深图, 等深距为1~5 m。对于正韵律砂体以底面为准做图, 反韵律砂体以顶面为准做图, 厚油层顶底面均做图, 其优点是能显示出油层三种微型构造: 正向微型构造(包括小高点、小鼻状构造、小断鼻) ; 负向微型构造( 包括小低点、小沟槽、小断沟) ; 斜面微型构造。

正向微型构造一般为高产井、剩余油富集部位, 负向微型构造则为低产井、高含水井区、斜面微型构造则介于二者之间。1

微型构造的成因机制1993 年李兴国提出了油层微型构造的成因解释。据孤东油田七区中Ng44 至Ng46 之间各小层顶部微型构造与沉积微相关系的统计,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顶面构造中高点和鼻状构造主要对应于河流边滩微相; 而低点和沟槽型微构造对应于天然堤微相; 底面构造则相反, 高点和鼻状构造主要对应于天然堤微相, 低点和沟槽对应的沉积微相则以边滩相为主。

导致这种对应关系的原因, 是由于边滩微相的砂体发育, 而天然堤微相泥质较发育,砂比泥抗压实的能力强, 因此沉积物埋藏后在差异压实作用下, 导致边滩顶面正向微相构造发育, 天然堤顶面负向构造较发育。而边滩微相的底面构造中低点和沟槽两种负向构造比较发育, 可能与河道下切作用有关。此外, 区域构造背景在整体上控制了微型构造形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