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覆盖扇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定义

微波着陆系统中,可提供特定功能的服务,且信号功率密度大于或等于最低规定值的空域。

背景仪表着陆系统的局限性首先体现在它只能提供单一而又固定的下滑道,其次,ILS的航向台和下滑台分别工作在VHF和UHF频段,天线尺寸较大,信号波束也宽,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机场及其附近建筑物所产生的多径干扰的影响。从使用上来看,ILS的航向台和下滑台成对至多只能提供40多个有用频道,当空中交通比较繁忙的时候,频道拥挤问题己变得日益显著。

仪表着陆系统在技术上和使用上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微波着陆系统得以迅速发展。1

微波着陆系统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空中交通量的剧增,空中交通状况口益复杂,仪表着陆系统愈来愈暴露出它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和局限性,使得世界航空用户要求研制新的飞机着陆系统的呼声愈来愈高。世界各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先后研制出几十种系统。1976年国际民航组织全天候工作小组选定了时间基准波束扫描技术(TRSB)体制的微波着陆系统方案作为标准。1978年4月ICAO80多个成员国经过协商和投票表决,确认TRSB为国际标准着陆系统。

时基扫描波束(TRSB)微波着陆系统(MLS)和目前的仪表着陆系统(ILS)一样,对于飞机相对跑到位置数据都采用空中导出方法。所谓空中导出,就是指飞机的制导信息是通过机载接收机接收和处理空中信号后,计算出它相对于跑道的坐标位置关系而获得的。在这种系统中,位于跑道附近的地面台向空间定向发射经过某种角度编码的射频信号。信号覆盖区内的飞机接收到这一信号,通过处理后得到其所在空间的角位置数据。这些数据被送到专门的指示器,提供飞机进近和着陆指示,也可以送到飞机的自动驾驶仪,操纵飞机实现自动进近和自动着陆。

覆盖扇区介绍为了弥补仪表着陆系统的不足,这就要求微波着陆系统应当具有比仪表着陆系统更高的制导精度和更大的工作覆盖区,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和国际民航协会制定的微波着陆系统的工作覆盖区的要求如图所示:

正向方位的指导区域应能覆盖到以跑道为中心线60度的扇形区,这一扇形区的垂向覆盖应达20度,径向作用距离为30海里。数据更新率为13赫。

反方向(失误进场)的制导区域,应能覆盖到以跑道为中心40度的扇形区。径向作用距离不小于5海里。数据更新率为6.5赫。

仰角方向的制导区,应包括0度~20度的扇形区域,径向作用距离同样为30海里,数据更新率为39赫。

拉平制导区应该覆盖-2度~+8度的扇形区域,最好能扩大到+15度,数据更新率为39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