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国际彗星探险者探测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工作历程

1978年8月,美国发射一颗叫作“国际日地探险者3号”的卫星,其原定任务是观测太阳风,但当它在太空运行4年之后,便借助月球重力场的作用,于1983年3月接受考察贾科比尼一津纳彗星的使命。1985年9月11日,它进入一条与贾科比尼-津纳彗星交会的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彗星会合并穿越彗尾的探测器。因此,后来将这个探测器改名为“国际彗星探险者”号。2

发射目的用于研究彗星的空间探测器。探测彗星的本质及其组成成分可以了解太阳风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彗星探测器上装有摄像机、中子分析仪、离子质量分析仪、等离子体观测仪和测光仪等探测设备,用以探测彗尾中的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和重离子特性等。彗星探测器装有变轨发动机,用以改变探测器的轨道,以便拦截彗尾,达到直接探测彗尾的目的。美国的“国际日地探险者”3号(见“国际日地探险者”卫星)将分别在 1985年和1986年探测贾可比尼彗星和哈雷彗星。3

特点国际日地探险者3号(国际彗星探险者探测器)是第一个环绕空间日地系统中的一个拉格朗日平动点(离地球约150万千米处)运行的卫星,也就是它既不环绕地球又不环绕太阳或月球运行,平动点处太阳引力恰好与月-地系统的引力平衡。3号是一颗早期预报太阳活动的卫星,它比绕地轨道的1号和2号要早一个小时探测到太阳风的传播。它还能提供银河宇宙射线源和γ射线爆发的数据。3号于1983年被改名为国际彗星探险者卫星(ICE),任务为1985年9月与贾可比尼-津纳彗星会合,探测彗尾中的等离子体密度、流动速度、温度和重离子特性等数据。因此,它必须飞越月球并借助月球引力场提高运行速度。在与上述彗星会合后还将飞往哈雷彗星,测量太阳风对哈雷彗星的影响等数据。

彗星探测发展史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彗星,是1985年由NASA的探测器“国际彗星探险者号”完成的。这个探测器原本打算对太阳进行观测,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而改道考察彗星。

1986年,欧洲航天局(ESA)“乔托”号探测器成功接近了哈雷彗星。这个探测器飞到了距离哈雷彗星彗核不到600公里的地方,冒着被彗星散发出的尘埃粒子击毁的危险,成功地拍下了哈雷彗星花生形状般彗核的照片。

1999年2月,NASA发射了“星尘”号彗星探测器。2004年1月初,“星尘”号成功地在距离Wild-2彗星150公里的地方收集到彗核发出的物质,并将于2006年1月带着采集到的样品返回地面。

2004年3月2日,ESA发射了“罗塞特”号彗星探测器,对67P/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进行观测,并计划于2014年发射着陆器“菲莱”到达该彗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