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学龄儿童营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学龄儿童期一般为7~12岁,又称小学年龄期。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给家长、老师及儿童本人都带来新的问题,特别是吃饭问题。小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与饮食显得特别重要,家长在安排儿童膳食时,要根据其生理需要和生长发育情况,供给各种食物,才能保证儿童正常、健康地生长发育,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和各种课外活动,促使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龄儿童的生理特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旺盛,活泼好动,肌肉系统发育特别快,对能量、蛋白质的需要量很大。儿童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的,一般2岁以后,保持相对平稳,每年身高增长4~5厘米,体重增加1.5~2.0千克。当女孩到10岁,男孩到12岁时起,生长发育突然增快,身高年增长率为3%~5%,体重年增长率为10%~14%,年增值4~5千克,个别达8~10千克。约3年之后,生长速度又减慢。因为学龄儿童的后期正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故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发育是不平衡的,但需统一协调。例如,出生时脑重为成人脑重的25%,6周岁时已达1200克,为成人脑重的90%,之后虽仅增加10%,但脑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却进入复杂化的成熟过程。生殖系统在10岁前,几乎没有发育,而10岁后即开始迅速发育。因此,各统的生长发育是互相影响、互相适应的。任何一种因素作用于机体,都可影响到多个系统,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不但促进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发育,也促进呼吸、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而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就是各种营养素。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营养素是儿童身心发育的基本保证。1

学龄儿童的营养需要(1)热能、蛋白质

学龄儿童的热能需要明显相对高于成年人。如7岁男童体重平均为22埏,约为成人的1/3,热能供给量却为7.5MJ,相当成人的3/4。尽管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及活动量存在个体差异,但热能需求比成人高的这种倾向性是一致的。由于一般学龄儿童的消化能力仍未成熟,故对热能的浓缩性要适当给予照顾。热能摄入过多可能是童年、甚至成年后肥胖的因素,但如摄入过低,儿童会减少活动量,由此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因而要适量摄取。学龄儿童对蛋白质的需求也较高,7岁男童的蛋白质供给量为60g,已接近成人的供给量;如按每千克体重计,其蛋白质需要量低于学龄前儿童,高于成年人。2

(2)矿物质、维生素

由于饮食关系,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也多见,此外在青春期前也须储备一些铁,因此要按供给量10~12mg充分供应,并注意铁的吸收利用率的提高。儿童骨骼增长及矿物化需要大量钙,学龄儿童钙的供给量为800~1000mg,基本上比成年人高。

B族维生素中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的需要量均随热能摄入增加而增高,学龄儿童在体力活动加剧、紧张脑力活动时也相应增加其需要量。

学龄儿童的营养问题学龄儿儿童的主要时间在学校度过,有诸多的因素可影响其营养状况。其中有些营养问题与学龄前儿童类似。3

(1)早餐摄人不足和质量偏低 由于这个时期学习任务较重、生活还没自理,有些父母因工作忙,往往对他们不如对婴儿、学龄前儿童那样重视,儿童经常不吃早餐或早餐过于简单,从而导致早餐营养不足。学校上午一般有3~4节课,还有早自习和课间操,儿童学习负荷和活动量都较大,故消耗的能量也大。因为前一日晚餐热量几乎耗尽,进食间隔时间过长;血糖下降,脑活动能量不足,如果不吃好早餐,则易出现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现象。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2)挑食与偏食 挑食和偏食会影响儿童的营养素均衡摄人,对健康不利。其形成原因通常有:①婴儿期没有及时全面添加辅食。②平时饮食单调,食物品种变化少。③受父母偏食习惯的影响。④心理因素,如不喜欢食物的味道、颜色、形状等。

(3)零食无节制 因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所以零食不能代替正餐,零食过多会降低食欲,影响正餐。经常吃零食可能会引起龋齿,而且经常食用能量密度高而营养素密度低的零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吃零食在儿童青少年中是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它们可提供能量及营养素,并带来一定的享受,有时零食也成为儿童的一种社交手段。因此,不能简单地让儿童不吃零食。对儿童应加强营养教育,指导他们正确的吃零食行为。如零食品种的选择、吃的时间、方式、场合及比例等。一般认为零食所供给的能量以不超过总能量的20%~25%为宜,品种可选择牛乳、饼干、水果、硬果类等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同时应符合卫生要求。

(4)农村儿童的蛋白质供给不足,质量差 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发生率仍然较高;在城市儿毫中,尽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发生率已逐渐下降,但矿物质中钙、铁、锌及维生素A、B也是不可忽视的营养问题。

(5)由于城市的儿童生活习惯的改变,看电视时间过长,体力运动减少,加上饮食的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上升。

饮食安排此阶段儿童进入学习环境,有课业负担及纪律约束,易于精神紧张使食欲有时受影响。此外生活节奏往往与成人相同,但胃容纳量小,消化能力未完全成熟,如不加以适当照顾,可能影响热能、营养素的充足摄入。据调查学龄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早餐摄入不足,导致因饥饿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降低和影响生长发育。4在膳食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供给合理平衡膳食

在热能充分供给的前提下,应注意蛋白质的质与量,及其他营养素的供给。做好荤素、粗细搭配,防止过度食用零食、甜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膳食品种多样化以满足平衡膳食要求食物是各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在日常膳食中,多搭配进食不同的食物种类,有助于各类营养素的均衡补充,维持儿童的健康。如谷类可提供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蔬菜水果是矿物质、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鱼、肉、禽、蛋可提供儿童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等。此外,家长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提高食物的色香味,增进孩子食欲,减低孩子对膳食的挑食程度。

(2)作好一日三餐膳食安排

三餐的安排应按照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进行。尤其注意早餐热能、蛋白质的摄入,使早餐供热占一日总热能的30%;午餐不能过于简单,热能约占全日的35%~40%;晚餐为30%~35%。若于上午课间能适当补充点心,将对学生健康及上午的学习效率会很有帮助。如学校能供给学生一顿午餐,提供全日所需热能的1/3,全日所需其他营养素的1/2,则会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及生长发育。小学生一般上午学习比较紧张,应注意早餐的数量和质量,尽可能吃饱吃好。除主食外,可适当增加乳类、蛋类或豆制品、青菜、肉类等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品,以保证儿童上午充足的营养与充沛的精力。早晨刚起床食欲一般不高,可采用干稀搭配的方式,如面包或包子加牛乳、豆浆或稀饭,再吃一个鸡蛋,一些肉松或豆制品等以补充蛋白质。若早餐不能达到营养要求,也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增加一次点心,即课间餐。课间餐的目的是补充早餐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这对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少的儿童尤为重要。课间餐可由一个小面包或糕点加一杯牛乳组成,这样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供给能量、优质蛋白质和钙。当然,如果早餐的营养能够满足需要,就不必再课间加餐。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要定时定量;进食要细嚼慢咽,注意力集中,不要边吃边看电视、玩游戏;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不吃零食。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关键。另外,家庭教育要以引导为主,尽量不要强迫,避免孩子形成逆反心理。此外,学龄儿童应在老师协助下继续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的培养,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