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铅负荷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危害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广泛存在于环境中, 儿童接触过量铅, 不但可导致发育迟缓, 而且还可以造成气管功能的异常。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摄入体内, 90 %铅沉积于骨骼作为储存池,其余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产生毒性作用, 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尤为敏感, 孕妇与婴幼儿为铅危害敏感人群。国外的许多研究相继证明, 血铅水平在0.48 μmol/L以上时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这一标准已经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并在第一次国际儿童铅中毒预防大会上得到来自各国的官员和学者的进一步认可。有研究表明, 铅暴露可致儿童情绪、定位、运动等神经行为异常, 因此铅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1。

免疫反应铅中毒状况受种族、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其免疫平衡受T细胞亚群及其他多种因子的调节 。儿童对铅毒性的易感性及免疫细胞表达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结果应能较客观地反映铅对T细胞亚群影响的作用。对于一些疾病的病因或免疫病理损伤机服探讨, 在临床诊断、预后判断以及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它分为主要参与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CD3 +)和主要参与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CD19 +)。而T淋巴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CD4 +)和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 +CD8 +)。在正常情况下, 各群淋巴细胞的数目和相对比例都在一定的范围内。T细胞表面有多种膜表面分子, 这是T细胞识别抗原, 与其它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接受信号刺激等的分子基因,也是鉴别和分离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重要依据。T细胞膜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细胞分化抗原(C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以及各种膜表面的受体。CD3分子表达在人全部T细胞上, 是鉴定T细胞的重要标记。CD3分子是由γ、δ、ε和η等几种多肽链组成, 并与T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形成TCR/CD3复合物。其中TCR特异性识别抗原, 而TCR与抗原结合后所产生的活化信号是由CD3分子传递到T细胞内部。CD4 分子分布在T细胞的辅助细胞诱导亚群和抑制细胞诱导亚群(helperinducer/suppressorinducer)表面, 在T细胞亚群的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D4阳性T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CD4分子可与抗原细胞表面的MHCⅡ类抗原非多态部分相结合, 协助Th细胞识别外来抗原与MHCⅡ类抗原的复合物。常用的CD8单克隆抗体如OKT8、Leu2等是识别CD8分子的α链。CD8分子分布在抑制性T淋巴细胞(suppressorTlymphocyte,Ts)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或Tc)表面, 在鉴别T细胞亚群中有重量要作用。CD8分子可与MHcI类抗原非多肽部分相结合。Tc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时, Tc必须同时识别外来抗原(如病毒抗原)和靶细胞上MHcI类抗原的复合物。CD19是一种95KDI型穿膜糖蛋白,是B细胞限制性抗原, 表达在从B祖细胞开始的B细胞分化及成熟全过程, 因此, 外周血中CD19 分子表达高低可代表B淋巴细胞水平。CD19具有调节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参与B细胞的信号传导功能, 对CD23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体内存在形式铅作为影响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不仅会对神经、造血、消化、免疫系统和肾脏产生损害,还会引起细胞一系列的功能变化。铅作用于细胞的原理在于: 大约95% 的铅进入细胞血循环后,以不溶性磷酸铅稳定地沉积于骨骼系统,少量铅以磷酸氢铅、甘油磷酸化合物蛋白复合物或铅离子状态分布于全身各软组织。有研究资料表明,铅离子可通过细胞膜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进入的铅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以及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中。不可否认钙离子在信号传导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关键调节淋巴细胞识别抗原、行使正常功能的因素之一,Ca2 + 信号调控着细胞的多种功能,一旦Ca2 + 信号失常则会引起细胞一系列病理过程。由于Pb2 + 和Ca2 + 的都为二价阳离子,且离子半径较近似,所以探讨Pb2 + 对淋巴细胞内Ca2 + 浓度( [Ca2 +]i) 的影响是Pb2 + 免疫毒性的基础。而细胞膜受体在调控免疫激发和协同刺激信号系统的过程中2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也可导致病理反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