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动物检疫标准体系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所涉及的动物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体系建设需要制订的重复和共同使用的规则、导则、程序或特性的文件。制订这些标准,可以保证动物卫生和兽医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的科学、统一、透明和高效。
动物检疫标准体系是指由国家动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动物检疫技术规范,其内容有动物检疫操作规程、标准、检验方法等。动物检疫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技术性,并带有强制性和统一性,是动物检疫人员在实施检疫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的操作规范和判定标准。这类法规有:农业部颁发的《动物检疫操作规程》、《生猪屠宰操作规程》、《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等。1
国际标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创建于 1924 年 1 月 25 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目前有 168 个成员。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政府间动物卫生技术组织,OIE 的主要职能是向各国政府通报全世界的动物疫病发生和发展的信息,以及控制这些疫病的办法;制定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方面的法典和标准;审查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的卫生规定,并在成员国间协调。
OIE 制定并出版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不但是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应当遵循的动物卫生标准,也是整个动物疫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国际动物卫生法典》既是 OIE 多年工作的成果,也是各成员国最高兽医卫生行政当局一致意见的体现。加之 WTO 将 OIE 的标准、准则和建议列为 SPS 协定的标准、准则和建议,因此,《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权威性。
OIE 制定的国际规则中,涉及到动物检疫的规定主要包括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出口程序、风险分析、兽医职业道德和国际动物卫生证书几个方面。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关于检疫的定义,是指在兽医当局监督之下,使动物完全保持隔离、不与其它动物有任何直接或间接接触,以便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必要时需作试验和治疗。这一概念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进出口贸易中,动物在启运地(特定的动物隔离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合格的签发国际动物卫生证书准予出入境。到达目的地后也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合格的凭证签章放行;另一种情况是发生疫情时,对疫点和/或相关区域的动物实施一定时期的隔离、封锁,以防止疫病传播、扩散。边境口岸和检疫站必须根据国际交通运输量和流行病学情况设置兽医机构,包括配备人员、设备、场所,以便进行:临床检查,从活畜采集诊断用标本材料,采取患病或疑似患病动物尸体及怀疑污染的动物产品样品;检查并隔离患病或疑似患传染病的动物;对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用的车辆进行消毒,需要时进行杀虫处理。另外,各口岸和国际空港最好配备对泔水或其它对动物健康有危险材料进行灭菌或焚烧的设施。1
国外研究进展从美国、加拿大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动物检疫标准体系来看,他们都存在着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即“严进宽出”的进出境检疫、风险评估制度、将国家监测计划的监测结果作为检疫出证的条件及区域化管理。
1.“严进宽出”的进出境检疫
无论美国、加拿大,还是欧盟成员国,对边境检疫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如对边境检查站的严格审批程序、要求出口国的严格出征制度、到港后的严格报关制度、严格检验程序、长时间的隔离检疫等。在这方面,美国的进出境制度尤其值得深思。
为避免牵扯过多的精力,也为了使美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口顺利,美国对出口方面的卫生要求非常简单,也没有过多的条款规定,据简单统计,美国有关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口方面的规定只有 16 页,可以出口的空港和海港分设在 18 个州,共有28 个港口。但美国对进口的要求却非常严格,仅在卫生要求方面的规定就达到 200页,相当于出口要求的 12 倍;除此之外,APHIS 还严格限制进口港的数量,并对进口港设施设备特别是隔离设施给予了严格要求。目前,在动物进口方面,只有洛杉矶、迈阿密和纽约 3 个港口符合进口活禽或活反刍动物的条件。
通过实施“严进宽出”的进出境检疫,可以达到简化出口程序,扩大出口数量;二是限制进口数量,维护本国利益;减少外来疫病发生的目的。2
2.风险评估制度
从美国、加拿大的进出境检疫体系看,为控制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他们普遍采取的措施是: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前,现行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降低疫病传入风险。SPS 协议重申,不阻止任何成员国采取或实施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措施。但同时又规定,各成员国应确保制定的动物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符合人类、动物、植物生命和健康实情,并运用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技术进行风险评估。作为畜牧业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都非常重视风险分析工作,都设有从事这些工作的专门工作组。按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的规定,动物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涉及生物学因素、国家因素和商品因素三个方面。如果三个层次其中任何一个层次存在风险,即拒绝从该国家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通过风险分析,在商品进口以前,这些国家便实施了降低外来病入侵的风险。2
3.将国家监测计划的结果作为检疫出证的条件
动物疫病的监测,是调查和评价一个国家动物防疫工作状况的得力工具,是进行动物流行病学分析的数据支持系统之一,也是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无疫病或无疫病感染所必不可少的数据支持体系。例如美国每年都要对 3~5 种动物疫病展开有计划的官方监测工作,有的疫病长达数十年,直到消灭为止,如结核病、布病、马传贫等。
国外的动物检疫都将国家或地方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检验结果作为官方兽医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重要依据,在检疫过程中只有发现异常情况时才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一般情况下,官方兽医根据执业兽医的临床检查健康的结果和常规疫病监测、检验结果,就可出具动物卫生证书。2
4.区域化管理
OIE 法典规定,区划,是一个国家为促进国际贸易,根据《国际动物卫生法典》有关章节要求规定,对其国土按不同的动物卫生状况划分地理区域的过程;无疫区,是指某一国确定的区域,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期限内报告没有发生过《国际动物卫生法典》所列的某种疫病,在该区域内及其边界,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其运输实施有效的官方兽医控制。当前,通过对动物实施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疫区,作为动物疫病控制的一个基本策略已为许多国家成功地采用。
动物检疫工作与无疫区的建设密切相关。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动物移动检疫监管的基本流通模式为:无疫病区——无疫病区;或无疫病区——监测区——缓冲区——疫区;或无疫区——疫病低度流行区——疫区;严格禁止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反向流动。通过划定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对满足规定条件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具动物健康证书,允许其进行流通,可以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2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标准体系可具体划分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需要指出的是,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现在已正式施行,其中对动物检疫制度作了较大的调整,强调动物检疫工作要体现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管理和可追溯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现行的动物检疫制度也必须随之进行改革,以适应《动物防疫法》提出的动物检疫新理念。
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是指动物、动物产品出入何种区域,必须实施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也就是对动物移动的检疫监管。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制度,将动物移动检疫监管区域范围确定为出入县境,将一个县作为检疫监管及出证权限的单位,划分为县境内检疫和出县境检疫换证两种主要模式,这种设定事实上是缺乏
科学依据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