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的种植与生产
燕麦喜凉爽,北温带地区是主产区。全球八类禾谷作物中,燕麦的总产量居第六位(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和高粱)(李进,1993)。俄罗斯是最大的燕麦生产国,年产燕麦 488 万吨。加拿大、美国、中国及澳大利亚也是燕麦的主要种植国家(中国农业年鉴,2011)。在我国,种植燕麦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公元前 2500 年我国就开始种植燕麦。2011 年我国燕麦的种植面积为 80 余万公顷,产量达到 90 余万吨,这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增加面积在5 万公顷左右。在我国,70%以上的燕麦集中种植在以下 3 个区域,一是内蒙古的土默特平原和山西省的大同盆地,属华北早熟地区;二是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阴山南北麓、晋西北高原及太行山、吕梁地区、河北坝上地区、北京燕山山区和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属北方中、晚熟地区;三是西南晚熟燕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的高山和平坝区种植区域、集中于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主要产地为内蒙古、青海、山西、河北、吉林、甘肃等低温干旱地区1。
燕麦的营养与保健燕麦是一种“食疗兼备”作物,被誉为“九粮之尊”,是禾谷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作物之一。《本草纲目》记载“燕麦米,性味、甘、平、无毒”。与其它常见粮食作物相比,燕麦富含 β-葡聚糖、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等成分。燕麦在防治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控制人体血糖以及减肥等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并于 1997 年公布燕麦“具有降低心脏病风险”的功能(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1997)。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排名第五,成为国内外食品研究的新热点。燕麦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是玉米的 7.7 倍。国内外研究发现,β-葡聚糖是燕麦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粘性多糖,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在肠道内形成高粘度环境,阻碍脂质的吸收和分布,以调节脂质与血糖代谢(张娟,等,2006;Peter J. Wood,2007)。宁鸿珍(2008)研究表明,燕麦 β-葡聚糖可降低血脂水平,调节脂质代谢的紊乱,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清除过氧化物,保护生物膜,对于防止高脂血症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燕麦中蛋白质含量最高,是小麦的 4 倍、大米的 2.3 倍。赖氨酸在促进人体发育、免疫增强、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燕麦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含量为 680 mg/100 g,是大米和小麦粉的 2 倍以上。燕麦氨基酸配比接近于 FAO/WHO 推荐的营养模式(胡新中,等,2009;周素梅等,2009;MohamedA., et al.,2008)。管骁等(2005)、冯明珠等(2007)利用 SDS-PAGE 电泳分析表明,燕麦蛋白质组分的分子量较小,蛋白质功效比(PER)超过 2.0,有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周素梅等(2011)从国内主栽燕麦品种中选取 4 种代表性品种,制成燕麦粉,饲喂高血脂模型 Wistar 大鼠,发现燕麦蛋白质与脂肪同样存在降血脂功能。燕麦中脂类物质含量达到 5%~10%,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最高,分别是大米和小麦的 10 倍与 6 倍。燕麦油脂主要由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甾醇组成,其中 80%为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 0.5:1:1,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的脂肪酸比例要求(中国国民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 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