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水蜈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水蜈蚣,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带根茎的全草。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烂,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别名球子草、疟疾草、三荚草、金牛草、寒气草、金钮草、夜摩草、十字草、姜虫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水香附、燕含珠、发汗草、 山蜈蚣、无头香附、龙吐珠、三夹草、水香草、一粒雪、三角草、落地杨梅、三箭草、球头草、雷公草、地杨梅、三人扛珠、寒热头草、一粒珠、九头香、水竹钵、 一粒关、狗公草、千打锤、落地蚂蟥、三棱环、一粒子草、黄古头草、水金钗、水土香、钢拳头、连根草、草含珠。

入药部位带根茎的全草。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烂,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水蜈蚣30g。水煎温服取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治黄疸(传染性肝炎):水蜈蚣全草30g,茅莓根30g,臭牡丹根30g。水煎,糖调敷。(江西《草药手册》)

3、治乳糜尿:水蜈蚣(干根茎)、桂圆或黑枣各6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浙南本草新编》)

4、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各适量。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5、治小儿口腔炎:水蜈蚣根茎30g。水煎,冲蜂蜜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一、采集加工5-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二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形态特性水蜈蚣又名:短叶水蜈蚣。根状茎长而匍匐,外被膜质、褐色的鳞片,具多数节间,节间长约1.5厘米,每一节上长一秆。秆成列地散生,细弱,高7-20厘米,扁三稜形,平滑,基部不膨大,具4-5个圆筒状叶鞘,最下面2个叶鞘常为干膜质,棕色,鞘口斜截形,顶端渐尖,上面2-3个叶鞘顶端具叶片。叶柔弱,短于或稍长于秆,宽2-4毫米,平张,上部边缘和背面中肋上具细刺。叶状苞片3枚,极展开,后期常向下反折;穗状花序单个,极少2或3个,球形或卵球形,长5-11毫米,宽4.5-10毫米,具极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压扁,长约3毫米,宽0.8-1毫米,具1朵花;鳞片膜质,长2.8-3毫米,下面鳞片短于上面的鳞片,白色,具锈斑,少为麦秆黄色,背面的龙骨状突起绿色,具刺,顶端延伸成外弯的短尖,脉5-7条;雄蕊3-1个,花药线形;花柱细长,柱头2,长不及花柱的1/2。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双凸状,长约为鳞片的1/2,表面具密的细点。花果期5-9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溪边、荒地、路边草丛中及海边沙滩上。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鉴定一、药材性状多皱缩交织成团。根茎细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紫褐色,节明显,具膜质鳞片,节上有细茎,断面粉白色。茎细具棱,深绿色或枯绿色。叶线形,基部鞘状,紫褐色,有的可见球形穗状花序,黄绿色。果实卵状长圆形,绿色,具细点。气微。

二、饮片性状根、茎、叶、花混合的段状。根茎表面红棕色或紫褐色,断面类白色,粉性。茎细三棱形。叶质软,线形,叶鞘呈紫褐色。穗状花序,单生,球形,绿色。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降血压、抗炎、解痉、抗癌及抑菌、杀灭疟原虫等作用。

现代应用1、防治小儿百日咳。

2、治疗疟疾。

3、治疗乳糜尿。

4、治疗慢性气管炎。

相关论述《贵州民间药物》:“治伤风、跌打损伤、刀伤骨折,除寒湿。”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