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简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生于1916年。1940年获布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不同的大学任教,曾任美国心理学会军事心理学分会和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教育心理学杂志》、《教育科学》、《人类学习》等学术刊物的编辑或顾问。主要著作有《学习的条件》(与人合著,1965)、《教学设计的原理》(与人合著,1974)、《教学的学习要旨》(1974)等。他区分出学习活动的3个构成要素,即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他提出2种学习分类说,一种把学习分成8类,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另一种把学习分成5类,即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学习。1974年,他在《教学的学习要旨》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及其对应的加工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2
具体概念加涅的学习理论主要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能够很好地将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加涅认为学习的典型模式是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外界环境中的刺激通过感受器转变为神经信息到达感觉记录器,其中部分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进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里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长时记忆里,当信息需要使用时,通过检索,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信息被提取后有的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有的又回到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对提取出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合适的则通向反应发生器,反之回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再次提取。这些成功提取出来的信息最终通过效应器作用于环境。除此以外,该模式还包括执行控制和预期两个部分,它们影响着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是信息加工模式中的重要结构,其中执行控制狱知策咯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预期(动机)起着学习定向作用。1
有机体信息加工四阶段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有机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注意刺激。外界刺激通过感受器转变为神经信息到达感觉登记器,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的时问约0.25—3秒。
第二阶段是信息编码。编码不仅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和积极转换,也是对大脑中原有的信息结构进行重组或改建。
第三阶段是储存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是为了储存到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对信息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储存以及在需要应用时成功地提取或检索。
第四阶段是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过程是回忆和再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过程。信息能否被快速、准确地提取,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记忆痕迹的强弱;二是提取线索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距离。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分别是“预期”和“执行监控”。它们共同发挥着激活和调节信息流程的功能。3
学习过程八阶段从上述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出,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加涅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各阶段设有相对应的教学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内部加工。1
动机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或期望对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影响,形成动机或期望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预热准备阶段。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习动机和教学目的两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教案和学习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前分析学习者的特点;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主动参学习的时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领会阶段有了学习动机,然后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束lJ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教师应努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改变讲话的声调、手势、动作等;同时,外部刺激的各种特征本身必须是可以被分化和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的特征作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
习得阶段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编码过程。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次转换,这一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信息。在此过程中,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或把刺激简化成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或者重点教会学生某些组织信息的策略,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保持阶段学生把获得的信息“储存”在记忆系统中。虽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其强度并不因时问递增而减弱,但是有些信息因长期失用会逐渐消退,还有一些记忆贮存可能会因新信息、已有信息的混淆而受干扰,使信息难以提取。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习的条件作适当的安排,在出现十分相似的刺激时,要通过对比区分二者的不同,减小相互之问的干扰,这样可以间接地影响信息的保持。
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量。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学实践来说,通过外部线索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教师要适当提供情境或线索,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甚至举一反三。
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时,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并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提取信息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
作业阶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有作业阶段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的内容。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获得反馈;同时,学生通过作业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一种满足。一般来说,教师很难仅凭一次作业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判断,有些学生可能碰巧做得很好,有些学生则可能碰巧做得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反馈阶段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时,教师应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教师在提供反馈时,不仅可以通过“对”或“错”等词来表达,而且可以用点头、微笑等许多微妙的表情动作反馈信息。同时,反馈过程中,教师也可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强化。
加涅将学习的过程最后概括这上述个阶段: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和反馈。各阶段设有对应的教学事件,即激发学习动机、把目标告诉学生、指引注意、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加强保持、促进学习的迁移、让学生作业并提供反馈。因此,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实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意义。3
教学设计模式九模式基于学习是在外部教学指导下的学生内部加工过程的认识,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种外部事件,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因此,加涅依据其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九个部分:
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