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动物及饲养管理
首选大鼠,雌雄比例为1:1或2:1,大鼠交配时间约12~14周龄,小鼠9~10周龄2。
试剂分组至少设4组,即1个空白对照组(或溶剂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试验组剂量一般选择在1/10~1/100母体LD50之间。高剂量一般应使母体产生中毒症状;低剂量应不引起母鼠产生可观察到的中毒症状;在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设1个~2个中剂量组。设1个空白对照组(或溶剂对照组),必要时,还要设阳性对照组。每组孕鼠不能低于12只2。
操作步骤受试物给予与观察一般采用混饲或混饮给予受试物。原则上雄鼠交配前4周~8周开始给予受试物直至交配成功,确证雌鼠受孕为止。雄鼠从交配前2周~4周开始给予受试物至孕期的第13天~第15天。在试验期间,每天观察试验鼠的体征、行为活动、采食和饮水情况。每周至少称1次体重,并同时计算采食量2。
受孕检查雌、雄大鼠按1:1(或2:1)同笼后,每日早晨检查笼底有无阴道栓(石蜡状圆柱体)或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取阴道分泌物涂布于滴有1滴生理盐水的玻片上,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精子。发现阴道栓或精子的当天定为孕期的0 d。一般每组应获得13~15只受孕鼠,以保证实验结束时妊娠母鼠数不少于12只2。
孕鼠称重孕鼠于孕期的0d、7d、14d和20d称重,以观察孕鼠的体重变化,随时注意记录孕鼠的状况2。
孕鼠处死和检查大鼠在孕期第20天(小鼠第19天)将孕鼠处死。沿腹中线剖开腹腔,取出子宫。分别检查并记录左、右侧卵巢黄体数、窝重(子宫连胎鼠)、子宫重、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含早期及晚期死胎)和吸收胎数2。
活胎数检查逐个记录活胎数太重、性别、体长,外观检查头颅外形、面部、躯干、四肢等有无畸形,包括露脑、脑膨出、眼部畸形(小眼、无眼、睁眼等)、鼻孔扩大、单鼻孔、唇裂、脊柱裂、四肢及尾畸形等2。
胎鼠骨标本制作与检查将每窝二分之一的活胎(奇数或偶数)放入乙醇固定液中固定2周~3周。取出胎仔(可去皮、去内脏及脂肪)流水冲洗数分钟,放入至少5倍于胎仔体积的1%~2%氢氧化钾溶液中作用8h~72h,然后将胎仔放入茜素红应用液中染色4h~48h,并轻摇1次/d~2次/d,至头骨染红为宜。再将胎仔放入透明液A中1d~2d,放入透明液B中2d~3d,待骨骼红染而软组织基本褪色为止。将胎仔标本放入小平皿内,用透射光源,在体视显微镜下作整体观察,逐步检查骨骼。
检查时先测量囱门的大小、矢状缝的宽度、头顶间骨及后头骨缺损情况,然后检查胸骨的数目、缺失或融合(胸骨为6个,骨化不完全时首先缺第5胸骨、次缺第2胸骨),检查肋骨(肋骨通常为12对~13对,常见畸形有融合肋、分叉肋、波壮肋、短肋、多肋、缺肋、肋骨断裂),检查脊柱发育、椎体数目(脊椎7个,胸椎12~13个,腰椎5个~6个,骶椎4个,尾椎3个~5个)以及椎骨油污融合、纵裂等,最后检查四肢骨2。
胎鼠内脏检查将每窝二分之一的胎鼠放入鲍因固定液中,两周后作内脏检查。先用自来水冲去固定液,将鼠仰放在石蜡班上,减去四肢和尾,用刀片从头部到尾部逐段横切或纵切。观察不同切面器官的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
以后自腹中线剪开胸、腹腔,依次检查心、肺、横膈膜、肝、胃、肠等脏器的大小、位置,查毕将其摘除,再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子宫和睾丸位置及发育情况。然后将肾脏切开,观察有无肾盂积水与扩大等2。
统计处理和结果评价根据检查情况,分别计算各组实验动物的妊娠率、分娩率、死胎率、畸胎出现率、单项畸形出现率、活胎仔平均畸形出现数、母体畸胎出现率等。计算畸胎总数时,1个活胎仔出现1种或1种以上畸形均记为1个畸胎,计算畸形总数时,如1个活胎仔表现出几种畸形,则应将相应数目记入总数。选用χ检验或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如试验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可判定受试物具有致畸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