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通过清热祛暑以宣降肺气,适用于暑伤肺络证所致烦渴、咳嗽、咳血等症的治疗方法。
中医解读暑邪伤人多直入阳明,见气分证,暑中有火,火旺克金,则肺气上逆,而见咳嗽、咳血,宜清热宣气,保其金脏。例如:暑咳“其脉濡滑而数,两寸有力而强,咳逆乏痰,即有亦少,或身热口渴,或胸闷胁痛,此皆暑热入肺之脉证也,宜用清宣金脏法加滑石、甘草治之。”“暑瘵者,骤然吐血衄血,头目不清,烦热口渴,咳嗽气喘,脉象浮取则洪,中取则空,沉取复有,如初起体实者,宜以清宣金脏法加枯芩、黑栀治之。”
中医应用一、适应病症适用于暑热袭肺,热烁肺金,暑热入肺之证。症见身体发热,口渴,咳逆胸闷,咳嗽无痰,或少量黏痰,脉濡滑而数,两寸强而有力。
二、清暑宣肺常用药物1、牛蒡子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2、桑叶
药性: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3、川贝母
药性: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4、浙贝母
药性: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5、瓜蒌皮
药性: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化痰,利气宽胸。
用量用法:6~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虚者慎服。反乌头。
6、桔梗
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三、清暑宣肺常用方剂1、清暑宣肺汤
组成:大豆卷、生甘草、飞滑石、甜杏仁、浙贝母、兜铃、瓜蒌壳、冬桑叶、枇杷叶
功用:清暑宣肺
主治:冒暑咳嗽。感冒暑热,肺气不清,头晕,身热,汗出,口渴,胸闷,咳嗽气粗,痰少而粘,苔薄白,脉濡滑数,两寸有力。
2、雷氏清宣金脏法
组成:牛蒡子、川贝母、马兜铃、杏仁、陈瓜蒌壳、桔梗、冬桑叶、枇杷叶。
功效:清热宣肺
主治:热烁肺金,咳逆胸闷,身体发热。
四、针灸治疗冒暑:感受暑气,邪在卫表的病证。
主证:寒热汗出,头晕,咳嗽,舌苔薄而微腻,脉濡或浮缓。
治则:涤暑清热,利湿宣肺。
处方:列缺、尺泽、肺俞、合谷、曲池、三焦俞、阴陵泉
上穴用泻法,可持续行针数分钟出针。
12345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沈洋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