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伤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直接损害,又称化学烧伤。人体一旦受到化学毒物的伤害,即可在相关部位,乃至全身出现相应病证,如局部皮肤粘膜的烧灼伤,或红肿、水疱,甚或糜烂。全身性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神昏谵语、抽搐痉挛等,甚至死亡。常见类型有酸烧伤,碱烧伤,鳞烧伤。
解读化学伤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直接损害。其中包括化学药品(如强酸、强碱)、农药、有毒气体(如工业气体)、军用化学毒剂(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等)、生活煤气以及其他化学物品等。侵入途径可通过口鼻进入人体,或通过皮肤而吸收。人体一旦受到化学毒物的伤害,即可在相关部位,乃至全身出现相应病证,如局部皮肤粘膜的烧灼伤,或红肿、水疱,甚或糜烂。全身性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神昏谵语、抽搐痉挛等,甚至死亡。
中医应用化学烧伤除立即损伤局部外,还可继续侵入或被吸收,导致进行性局部损害或全身性中毒。损害程度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化学物的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可导致烧伤的化学物质有数千种。常见的有酸、碱及磷。一般处理原则:立即除去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物,持续大量清水冲洗,时间应较长。应特别注意眼部等五官的冲洗。急救时不主张使用中和剂,可能会因选择不当或中和反应产热而加重损害。早期输液量可稍多,加用利尿剂以排出毒性物质。深度烧伤应尽早清除坏死组织并植皮。已明确为化学毒物致伤者,应选用相应的解毒剂或对抗剂。
酸烧伤:其共同特点是使组织蛋白凝固而坏死,使组织脱水,不形成水泡,皮革样成痂,焦痂能防止酸向深部组织侵蚀,但脱痂时间延缓。石炭酸不易溶解于水,可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损害肾,可用清水冲洗后,再用70%乙醇清洗。氢氟酸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应用5%~10%葡萄糖酸钙(0.5ml/cm)加入1%普鲁卡因作创周浸润注射,使残存的氢氟酸化合成氟化钙,阻止其继续扩散与侵入。
碱烧伤:其共同特点是对组织破坏力大,渗透性强,能溶解组织蛋白,使创面逐渐深化。生石灰(CaO)和电石(CaC2)烧伤在清水冲洗前,必须先去除伤处的颗粒或粉末,以免加水后产热。
磷烧伤:附着在皮肤的磷颗粒与空气接触即自燃,磷氧化后产生P2O3和P2O5有脱水夺氧作用,造成较深烧伤;磷燃烧产生的白色烟雾(P2O5粉末),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无机磷从创面吸收可引起严重的肝、肾中毒,有时很小面积的无机磷烧伤也可致命。处理:①立即将烧伤区浸入清水中(或大量清水冲洗),使之与空气隔绝;②水下尽量移除磷颗粒,可用1%硫酸铜涂布,可形成无毒性的磷化铜,便于识别和移除。但必须控制硫酸铜的浓度小于1%;③创面宜采用湿敷包扎;④预防磷中毒。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雪亮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