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赛北紫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赛北紫堇,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 (Pall.) Fisch.[C. sibirica (L. f.)Pers. var. impatiens(Pall.)Regel]的全草。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胃脘痛,肝炎,胆囊炎,腰腿痛,痈肿,疥癣,毒蛇咬伤,刀伤。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胃脘痛,肝炎,胆囊炎,腰腿痛,痈肿,疥癣,毒蛇咬伤,刀伤。

相关配伍1、治胃及肝脏痞瘤:扎桑三两,花椒、半夏、高原毛茛、白花木通、虎掌草子、大狼毒各一两,硇砂五钱,光明盐五钱,小檗、近梗叶柳与山杨三者炭各一两,轮叶棘豆一两半。以上十三味药混合,粉碎成细粉,用水适量拌合成糊状。取适量涂于肝区或胃部。

2、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扎桑十钱,达夏(镰形棘豆)三钱,倒提壶五钱,洋金花二钱,羌活根五钱。以上五味药混合,粉碎成细粉。每次适量,调敷于患处。(1-2方出自《度母本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5-65cm,无毛。主根直长。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多数,柄长4-6cm,基部成鞘,叶片轮廓三角形,长8-10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通常2对,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宽2-5mm;茎生叶2-4枚,互生,疏离,均具柄,柄基成鞘。总状花序顶生,长2.5-8cm,果时可达14cm,花多,上密下疏;苞片长2-7mm,花序下部者二回羽状分裂,最上部者不裂,狭披针形;花梗较苞片略短;花冠黄色,长7-8mm,鸡冠状突起低,距圆筒状,占外轮上瓣长的1/3,略向上弯曲,蜜腺贯穿距的1/2;子房条形,柱头2裂。蒴果条状长圆形,长1-1.2cm。种子1列,3-7枚。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地草坡上、疏林下。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1、《度母本草》:“消肿,治跌打损伤。”

2、《蓝琉璃》:“治胆囊炎,时疫感冒。”

3、《甘露本草明镜》:“治五脏热,血热,疮疖等。”

4、《度母本草》:“味苦、涩。”

5、《蓝琉璃》:“味苦,性凉。”

6、《甘露本草明镜》:“味苦,消化后味苦,性凉。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扶德 - 教授 - 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