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铺地蜈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为石松科垂穗石松属植物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e.et Franco )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等病证。

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水杉、狗仔草、狮子草、龙须草、舒筋草、土木胶、猫子藤、石子藤、青筋草、松筋草、收鸡草、蜈蚣草、山毛柏、凤凰伸筋、鹿角草、伸筋草、立筋草、寸金草、寸寸草、合金草南、龙角藤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甘,平。

归经肝、脾、肾三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

主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等病证。

相关配伍1、治跌打损伤,调和筋骨:伸筋草茎叶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2、治虚痨病,咳嗽,吐血,小便不利,遗精:铺地蜈蚣一两,公猪小肚-个(去浊洗净)。和水适量,炖二小时服。日服一次。连服三至五次。(《闽南民间草药》)

3、治吐血:铺地蜈蚣一两。捣烂,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4、治肝炎,黄疸: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煎服,每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5、治痢疾:鲜铺地蜈蚣一至二两,红糖半两。加水煎服,一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6、治蛇缠疮:伸筋草焙干研粉,加麻油、冰片调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7、治小便不利、梦遗失精:鲜铺地蜈蚣一两,鲜海金沙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鲜者30~60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采集加工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生理特性多年生草本。须根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曲,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

生长环境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

性状鉴别药材性状:干燥茎叶,全体呈黄绿色。茎圆形,长约8~9厘米,具有几棱线,分枝较多。茎上生有淡棕色圆形之根,细而坚。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有明显之白色髓部。茎上密生细小披针形似鳞片之小叶。味苦。以色青、质净者为佳。

药理作用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

2、《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

3、《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

4、《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

5、《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

6、《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

7、《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1234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科力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