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腾冲拟髭蟾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腾冲拟髭 [zī]蟾(学名:Leptobrachium tengchongense ):体长41.7-51.5毫米。成体短阔,头部宽度比其长度稍大。无尾。该拟髭蟾瞳孔颜色为上下两色:上部三分之一为浅蓝色,下部三分之二为暗棕色。前凹椎体是由骨化或钙化的间椎体与前一枚椎体愈合而成。前肢瘦长、后肢较短,跳跃能力较弱。体具保护色,极似枯叶状。

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间溪流附近。繁殖期进入水中,雄蛙可发出嘈杂、机械的“叮当”声。蝌蚪常具能吸附的大嘴和低鳍,或朝上摄食水面生物的大嘴。

腾冲拟髭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生活在没有被破坏和污染的山区溪流及附近森林底层。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腾冲县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区。1

形态特征腾冲拟髭蟾雄性成体长41.7-51.5毫米。成体短阔,头部宽度比其长度稍大。无尾。头部略呈三角形,颈部不明显,前肢较短,后肢特别发达,具有蹼,适于跳跃或游泳。有眼睑和鼓膜。口裂较大,舌可翻出口外捕食。肋骨不发达,额骨与顶骨、尺骨与桡骨、胫骨与腓骨都各自愈合。前凹椎体是由骨化或钙化的间椎体与前一枚椎体愈合而成。这类前凹与典型前凹型的不同处,在于嵌在二椎骨间的椎体不剥离就能看到。无交接器。23

该物种的一大特点是虹膜瞳孔颜色为上下两色:上部三分之一为浅蓝色,下部三分之二为暗棕色。背侧皮肤光滑,总体为肉粉色,体背面及体侧有分散的不规则的黑色斑纹和斑点。与一般蛙类不同,腾冲拟髭蟾前肢瘦长、后肢较短,跳跃能力较弱。“它们多数时候静坐在林子底层,前半身撑得高高的,一旦受惊,则会手臂一软,耷拉着脑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加上其与环境比较融合的保护色,并不容易被人发现。3

体形平扁,雄蟾体长49毫米左右。头扁而宽,鼓膜不显。皮肤较光滑,体背面有细痣粒组成的网状肤棱,四肢背面肤棱显著。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指、趾端圆,趾间具微蹼,趾下有肤棱。体背面灰蓝色,眼上半蓝色,下半褐灰色;体侧、股胫及跗蹠内侧有许多乳白色圆斑点,后肢背面黑横纹宽;体腹面满布细麻斑,胯部有浅色月牙形斑或不显。雄性上唇缘没有锥状大黑刺,有单咽下内声囊,有雄性线。蝌蚪全长92毫米,头体长29毫米左右;体尾棕色或黄棕色,有黑色花斑,体尾交界处有“Y”形斑或不显,尾部无斑或有大小黑点;唇齿式多为Ⅰ:5~5/Ⅰ:4—4;上唇中央微缺乳突,口角副突稀疏。4

拟髭蟾的嘴上长有一些角质化的锥刺,因形似“胡须”而得名。角质化的锥刺只有繁殖季节的雄蛙才会长。雄性口吻上的顶刺比峨眉髭蟾明显。3。

体外受精。卵产在水中,孵化成的幼体有尾,称为蝌蚪。用鳃呼吸,幼体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逐渐缩短,最后消失。鳃也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比较简单,皮肤起着重要的辅助呼吸作用,皮肤呼吸主要排出二氧化碳。2

生活习性腾冲拟髭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生活在没有被破坏和污染的山区溪流及附近森林底层。腾冲拟髭蟾是一种在天冷季节繁殖的青蛙,它们于每年3月底和4月初期间繁殖,这个时候山区夜间气温多在5-6℃。

繁殖期进入水中,雄蛙在溪流边林子底层和灌丛下鸣叫求偶;配对成功之后与雌蛙一起到溪流石头下抱对产卵。它们的蝌蚪生活在水中,特别是池塘与溪流中。蝌蚪常具能吸附的大嘴和低鳍,或朝上摄食水面生物的大嘴。5

种群现状髭蟾属与拟髭蟾属物种都栖息在保存相对较为完好的林区,而且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生活在没有被破坏和污染的山区溪流及附近森林底层。大多数物种的分布区都比较狭窄,栖息地的减少则是它们的主要威胁因素。目前已有不少物种由于受生境破坏影响,其野外种群数量正持续下降。

腾冲拟髭蟾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估的髭蟾和拟髭蟾物种当中,该属有不少物种被列为濒危或受胁物种。但得益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新种“腾冲拟髭蟾”在其分布区较为常见,而且种群数量比较稳定。此次联合考察始于2014年4月。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其主要保护中国纬度最南端较为完整的高山、亚高山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和异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类型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种类繁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6

分布范围这一新种分布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相关报导中国生物保护工作者2016年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腾冲片区的北段林区。发现了一种两栖动物科学新种——腾冲拟髭蟾。这一成果于2016年8月11日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正式发表。

这一两栖动物新种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与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联合开展的腾冲片区生物多样性考察中被发现的。

新种发现于高黎贡山腾冲片区的北段林区,属两栖纲角蟾科拟髭蟾属。科研人员通过严谨的比对分析,包括形态比较、鸣声分析、DNA对比等,确定其为一种未被命名的科学新种。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管雪婷 - 副教授 -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