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敏感是个体对拒绝的焦虑预期、准备性知觉和过度反应的一种倾向。在日常生活中, 当人们被他人拒绝时, 不同的人对拒绝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 有些人可能很好的理解和处理这样的事件; 而另外一些人对他人的拒绝会产生过度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甚至将他人模棱两可的行为也知觉为拒绝, 从而影响到人际交往, 这种差异就是拒绝敏感。
绝敏感的界定在心理学界, 拒绝敏感最早由Mehrabian(1970)提出, 他认为拒绝敏感是―针对消极的社会关系预期而言的, 即对人际交往中将会出现的拒绝、不适及痛苦遭遇的担心和惧怕。Downey 和Feldman (1996)经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后, 将拒绝敏感定义为——对拒绝的焦虑预期, 准备性知觉和过度反应的一种倾向。拒绝敏感与不安全依恋在人际关系中具有相似的表现, 但与不安全依恋相比, 拒绝敏感主要体现为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影响个体在人际交往行为产生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差异。拒绝敏感也被认为是对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的认知和情感子过程的本质进行了更细致的描绘(Pietrzak, Downey, & Ayduk, 2005), 依恋关注的是内化表征, 拒绝敏感关注的是个体对情境、他人意图和行为的评价以及个体的反应方式。拒绝敏感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 而这种人格特质的思想、情绪、行为特征会在某种的情境中表现地特别明显, 因此, 当个体在可能被重要人物拒绝的情景中, 拒绝敏感的个体差异将表现得凸显。
拒绝敏感的机制——社会认知模型Downey 和Feldman (1996)最早构建了拒绝敏感的社会认知模型来描述社会情境中他人的拒绝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这些认知和情绪对个体的自我和人际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有关人格的人际关系理论和依恋理论的影响下,Romero-Canyas 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拒绝敏感的社会认知模型来揭示拒绝敏感的认知机制,他们认为个体在早期成长中的拒绝经验会使他们形成一种对他人会拒绝自己的焦虑预期。这一模型如图1 所示:首先, 人们会习得拒绝与特定的情境线索的直接联系, 这些线索就会启动对拒绝的焦虑预期, 高拒绝敏感的个体会对具有社会威胁的线索特别关注, 对这些线索的反应阈值也相对较低, 而且会对拒绝产生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性倾向被认为会导致更明显的愤怒和反应性攻击, 而这反过来就可能在对方身上产生一种反馈, 而形成自证预言。Downey, Freitas, Michaelis 和Khouri (1998)的研究发现, 情侣中一方具有高拒绝敏感的情侣, 在一年内情侣关系破裂的比例是没有拒绝敏感的人的三倍。他们认为, 高拒绝敏感个体为了维持原有的恋爱关系, 防止拒绝的发生, 会过度地调节他们的人际关系。这些过度行为反过来又引起伴侣拒绝的加剧, 而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 从而又诱发了其焦虑与不安全感, 导致恋爱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恋爱双方不得不分手。
在社会认知模型中, 拒绝的焦虑预期被看作是拒绝敏感认知机制的核心成分, 家庭暴力、情感忽视、严格管教以及父母有条件的爱等经验都会产生对拒绝的焦虑预期。对拒绝具有焦虑预期的人会更容易将他人相对模糊的消极行为(比如亲密伙伴表现出冷淡和距离感时)感知为拒绝, 从而影响到其人际关系。
拒绝敏感的形成拒绝敏感的形成与早年的成长经历有着重要的关系, 早期创伤与拒绝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Mellin, 2012)。而创伤性经验所激活的脑区与拒绝敏感的脑区较为一致, 张静娜等的研究表明, PTSD患者相对于无应激障碍者在右SFG的FA值低, 而在双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及左侧杏仁核、脑岛、苍白球的MD值显著增高, 而拒绝敏感的研究表明, 高拒绝敏感个体在这些脑区的激活度也更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发展研究, 这些研究发现, 同伴接纳和拒绝对个体的情绪、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都有重要影响。这其中拒绝敏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或调节变量, 研究者有必要去深入探索早期创伤经历与拒绝敏感的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对人际关系影响中拒绝敏感的中介或调节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曾经被拒绝和忽视的儿童的进行跟踪研究, 为他们创造被接纳的教育环境, 并探索这种环境对其拒绝敏感和人际互动模式的发展性变化。另外, 青少年对拒绝敏感的发展变化也需要进一步探索,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对同伴关系非常敏感的一个时期, 同伴的接纳或拒绝对青少年的自尊、归属感、控制感以及存在感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 青少年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个体对拒绝会更为敏感, 一些研究也证实青少年的拒绝敏感性高于儿童和成人。Sebastian 等人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面对同辈拒绝时的这种差异的脑机制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 青少年在情绪控制和自我评价的脑区上还处于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情感回路的功能性发展影响了他们对拒绝的敏感性, 而且成人的大脑活动调节可以基于注意需要, 而青少年活动的调节则更多的依赖于刺激的情绪特点, 这些发展上的差异也使得青少年在面对拒绝时的情绪控制较差, 表现出更高的拒绝敏感性。
改善拒绝敏感的策略已有的研究表明, 拒绝敏感往往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 如何缓解高拒绝敏感者的敏感性, 以改善其人际关系状况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过去的研究表明, 高拒绝敏感的人往往缺乏情绪调节的技巧, 那么帮助他们学会对拒绝情景重新评价将有利于其敏感性的改善, 比如, 通过训练他们分配注意力, 控制注意的集中点, 将刺激的意义从忧伤转换为中性甚至快乐的, 从而使他们超越情景的习惯性反应, 阻止高拒绝敏感的个体在加工社会拒绝线索时的自动化拒绝-敌意联系, 从而有效的缓冲高拒绝敏感所带来的消极反应。高拒绝敏感的人往往由于消极的预期, 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了被拒绝的自证预言。因此, 如果训练他们进行更多的自我肯定, 并在人际互动中得到积极的反馈, 形成积极循环将有利于改善其人际关系状况。一些研究也证实, 自我肯定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拒绝敏感,并具有较持久的效果, 那些表现出高拒绝敏感的人通过进行自我肯定练习能够提升他们的安全感,并在与人际交往中表现地更加放松和积极。因此, 自我肯定和积极回馈对拒绝敏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 伴侣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增加拒绝敏感个体积极情绪, 这样支持关系可以降低对拒绝的焦虑预期, 也就是说, 通过营造一种健康, 快乐的关系可以有效降低拒绝敏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