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低碱陶瓷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低碱陶瓷属于BaO-AlO2-SiO2系统,其相组成为莫来石、石英变体、钡长石和钡质玻璃。这种瓷料实际上是钡长石瓷,因其中碱金属含量小于0.5%,故称为低碱瓷,由于瓷料中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很低,因而温度增高时仍有较高的绝缘电阻和较小的介质损耗,适于做较高温度下使用的金属膜电阻器的瓷体。

低碱电阻瓷是克服了长石电阻瓷中R2O含量高引起的一系列缺点。因此,在低碱瓷的生产中要舍弃钾长石这种熔剂,而改用人工合成碱含量极低的钡钙铝硅酸盐熔块来提供液相。所以,低碱瓷也属于熔块瓷。1

低碱瓷主要用于生产电阻基体。低碱瓷的配方中,多采用人工合成碱含量极低的钡钙铝硅酸盐熔块来提供液相,而舍弃钾长石这种熔剂,或配方中仅添加少量的钾长石,因此其介电性能优于长石电阻瓷。

各种规格的电阻基体,均采用挤制成型。干燥以后的坯体,依不同规格,装钵时可紧密立装或堆装。烧成制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配方组成及窑炉类型。目前我国生产低碱瓷普遍是先合成熔块。然后制备坯料。这种坯体的烧结温度为1330±10℃,多用电窑烧成。有的厂生产低碱碳膜电阻基体,瓷料中不用合成熔块,助熔剂中保留少量钾长石,其坯体在倒焰窑中,于1340±10℃温度下烧成。2

低碱陶瓷的特点低碱陶瓷的特点是氧化钾与氧化钠的含量小于0.5~1.2%,瓷体表面平整光滑,适于作高温高稳定性碳膜电阻和金属膜电阻的基体,在直流负荷下老化后阻值变化较小,原料来源广,成本低。

低碱陶瓷的熔块组成目前,我国生产低碱瓷普遍采用的熔块组成为:苏州土61.8%,碳酸钡30%,方解石8.2%。如果将各组分换算成摩尔数,则这种熔块的组成可以表示为0.082CaO**·0.152BaO·0.241(AI2O3·**2SiO2)。这种熔块可看做是钡长石和钙长石的混合物,其出现液相的温度低于单一长石的熔点,实验表明,在950℃时有液相出现,因此可以替代钾长石用作助熔剂。1

低碱陶瓷的岩相分析从低碱瓷的岩相分析来看,其相组成与长石电阻瓷的相组成十分相似。低碱瓷与长石瓷同属莫来石瓷,主晶相为莫来石,瓷体中莫来石晶体含量亦相仿。低碱瓷体中残余的游离石英较少,大部分熔入玻璃相内。此外,还观察到少量扁的带角的晶体,根据分析很可能是未进入玻璃相的钡长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