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当严重创伤伴有内脏破裂或骨折时,出血量更大,常是外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创伤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
临床表现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液约占体重的7%~8%,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体内约有4500毫升左右的血液。当创伤导致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以上时,患者就可表现出休克症状,如失血达到总血量的40%以上,体内各组织器官就会发生供血不足和缺氧,如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这些组织器官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进而导致患者的死亡。
急救要点对创伤进行现场急救时,及时而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出血的危险性还与破裂的血管有关,一般来说,动脉出血由于出血速度快,常表现为向外喷射,所以危险性最大;静脉血液只表现为血液不停的向外流出,血液也较动脉血暗,危险性相对较小,但这不是绝对的,例如颈部大静脉破裂时由于负压吸引,很容易造成空气栓塞而致生命危险;危险性最小的是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出血量很小,不致引起严重后果。
常用止血方法止血的方法很多,但必须了解其优缺点,灵活运用,做到既能有效地止血,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为到医院后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时机。
1.加压包扎止血
绝大多数的出血可用加压止血法止住。操作时先用消毒纱布垫或干净的毛巾、布块、帽子等折叠成比伤口略大的垫子,放在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或能找到的替代品加压包扎。包扎的压力应适宜,以即能止血又不影响远端血运为宜(远端能摸到动脉搏动且颜色正常)。本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能用此法。包扎时严禁滥将所谓的止血中草药、泥土或其他粉末撒在伤口上,以免加重伤口污染,为以后的清创处理造成困难。
2.指压止血法
用于急救现场较急剧的动脉出血而手头又一时缺乏包扎材料或止血带时。操作时用手指放在伤口上方的动脉压迫点上,然后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通过中断血流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该方法迅速有效,其缺点为不宜持久,在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他止血方法。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止血点:
(1)脸下部及口腔一侧出血可通过按压颞动脉或颌外动脉而达止血目的。按压颞动脉时可将拇指与示指在耳屏前稍上方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按压颌外动脉时用拇指或示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
(2)大范围的头部、颈部、和口咽部出血可通过按压颈总动脉达到止血目的。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伤侧的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将其向颈后压迫止血。注意此法仅用于紧急止血时,且不可两侧同时按压,以免引起心跳骤停;
(3)肩部、腋部及上肢出血主要是压迫锁骨下动脉。操作时先用拇指在锁骨上凹处摸到动脉搏动,其余四指放在伤员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第一肋骨止血;
(4)上臂下端、前臂和手部出血可压肱动脉止血。在肱二头肌触到动脉搏动后,将此动脉用力压在肱骨干上;
(5)下肢出血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向股骨。
3.止血带止血法
较大的上下肢动脉出血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急救时可就地取材,用宽皮条、三角巾或毛巾等代替。
(1)适应证因使用止血带易造成身体残疾,故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必须要用止血带时,压力一定要合适,上肢不应超过300mmHg,下肢不能超过600mmHg,如为简易止血带不能测量压力时,只能以上止血带后伤口不出血,远端肢体动脉搏动刚摸不到为宜;
(2)注意事项①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毛巾、三角巾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②止血带要在伤口的近心端靠近伤口处;③为避免用止血带伤及神经,上肢应扎在上1/3处,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④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以暂时恢复肢体远端的血运;⑤上好止血带后应做好标记,注明时间;⑥注意严禁用铁丝、电线、绳索等代替止血带。
用橡皮止血带时,用左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住止血带的一端,右手拉紧止血带缠绕肢体两周,然后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示指与中指间,示指和中指将止血带夹住,并拉出固定;用布条或其他布质代用品时,先将布条松松缠绕肢体一周打结,然后在结下穿一根短木棍,拉紧木棍,沿一个方向旋转,使布条绕紧肢体,至伤口不再流血为止。
4.填塞止血
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止血时将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在用包扎加压法进行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