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我国建成国际规模最大的癌症激酶靶点细胞筛选库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新华社合肥4月21日电(记者杨丁淼)记者从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了解到,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积累,该中心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的高通量细胞筛选库,将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由某些与生长相关的“激酶”发生突变导致异常活化引起的,因而针对这些突变激酶的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这些激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增长的目的。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介绍,肿瘤精准医疗相当于“打靶”的过程,“靶标”即为癌细胞中特异的癌变基因或基因组,“子弹”即为治疗中使用的靶向药物和药量。精准诊断就是找出明确的“靶标”,精准治疗就是找准“子弹”。这些“靶向药物”的优势在于,可精准干扰癌细胞的生长,而不会波及周围的正常细胞。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靶向药物”研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经有30多个在临床上使用,但是这些药物仅能涵盖10余种癌症中的某些亚型,临床上绝大多数的癌症种类及其亚型还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靶向药物”。此外,随着临床用药治疗的发展,一些激酶出现了变异,产生了耐药性,也将进一步加大新药开发的难度。

在此背景下,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刘青松药物学团队从零开始,不断攻克技术难点,用四年多的时间,以小鼠细胞为原始模板,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针对目前临床常见的癌症相关激酶靶点,构建了仅依赖于目标靶点基因生长的大型癌症激酶细胞库。

据介绍,目前该细胞库囊括了近70种癌症激酶靶点,细胞种类达150余种,几乎覆盖了目前已知的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全部激酶及激酶突变细胞。

“靶子”已备好,接着就是研发、筛选有效的“子弹”。医药研发人员需要从成千上万种化合物中挑选出有研究价值的“药物前体”,而人工筛选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准确性也较低。

为此,刘青松课题组于2013年建成了以抗肿瘤组合药物筛选为主要研究任务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和测试技术平台,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可实现自动分液、自动加样和自动检测一整套的药物筛选流水线作业,能达到每天完成10000个药物筛选测试的能力。

为了让更多国内致力于新药开发的机构受益于这一筛选体系,团队依托产业化推广平台,至今已为国内近百家家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药物检测和筛选服务,获得了广泛的业界认可。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