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为什么别人长痘,你却没有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创
对科普科幻青年创作人才进行遴选和培训指导,支持青年人的创作
收藏

当我与人讲话时,

总是直直盯着他们的眼睛,

悄悄观察他们的目光,

是否在我脸上游走,

在偷偷盯着我的痘痘。

——被采访的痘痘少女

我们的皮肤上布满了坑坑洼洼的毛孔,那里藏着看不见的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就是这些皮肤菌群引起了痘痘。毛孔下的皮脂腺分泌油脂到毛孔,孔中就像雨后的湖泊般涨满了。在湖泊中,微生物渐渐长大成了“水怪”。用来对抗“水怪”的免疫反应引起了炎症:免疫细胞杀死了大量微生物,它们泛黄的残骸在毛孔中堆满,这就是痘痘的来源。当患有痘痘症的少女,被别人注视时,心里一定不好受吧。那时痘痘好像在发热,像是有东西要喷发出来一样,这就是心情动荡时,发炎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剧烈膨胀时的感受啊。

有人喜欢伴侣身上的气味,但气味其实是微生物分泌物的味道,她们喜欢的不过是皮肤上居住的微生物。对于微生物来说,皮肤是块干冷荒凉的“冰原”,微生物密度远远低于肠道和口腔,数量接近于每立方厘米冰原所包含的微生物量。广阔的皮肤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沟壑,微生物在沟壑中聚成小簇,每个小簇都仿佛是冰原上的“微型城市”。一些微生物分解皮肤腺体产生的油脂,友善地供养着同胞;另一些则分泌致命的抗生素,杀死其他竞争者。就这样,以拼命适应水、温度和阳光的微生物躯体为节点,它们间的竞争和互助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生态网络。

但微生物人人都有,为什么有人长了痘痘,另一些人没有?

因为坏细菌肆虐时,好的细菌也会与它抗衡。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时,异常惨烈的战斗过后,伤员们在泥地中挣扎了两个昼夜,等待军医诊治。夜幕降临时,伤员们惊奇地发现伤口会发出淡淡的苍白荧光。当军医终于到来,将他们送到医院,那时抗生素的发明还要等待好几年,大部分伤员本会死于感染,可他们的伤口却神奇地迅速痊愈了。他们以为一定受到了天使的祝福,但后来科学家分析是一种荧光细菌P.luminescens进入了伤口,杀死了其他的细菌,加快了痊愈。 P. luminescens是一种土壤菌,但移驻人体后却变成了有益菌。因此同一微生物进入不同环境后其使命会有变化。与此类似,痘痘的致病菌也受其他微生物的制约。因为微生物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某种致病菌(如痤疮杆菌)一定会引起痘痘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那么该怎样来描述微生物和痘痘的复杂关系呢?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一个思维实验表示。如果两只变色龙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边,它们开始时为红色和绿色。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两端的变色龙最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有人说会变成绿色,因为那是变色龙的“底色”;有人说是红色,因为它见到同类会因恐惧而变成血红色。它变成什么颜色是难以预料的,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也是这样,像丙酸杆菌就会受到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正因为微生物既受机体的影响,也受许多微生物的调控,彼此相互作用,这样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网络。因此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因果,而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网络。系统生物学认为,结构决定功能。换言之,网络这样的非线性结构决定了生物功能,网络崩溃则导致疾病。因此重构或改善微生物网络,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我们的微生物是母亲和自然的礼物,因此可以这样来改善它们:

涂抹体液(洗澡):婴儿出生时,母亲阴道中含有大量益生菌,专家建议母亲们给初生婴儿涂抹体液,好像阿喀琉斯出生时他的仙女母亲给他沐浴圣河的水一样。另外,拥抱实际上是一种大面积的皮肤接触,也会传递丰富的微生物。同时合适的婴儿沐浴液也会滋养皮肤微生物,使得微生物网络在致病菌面前更加稳定。

亲近自然(吃土):教育儿童拥抱自然,接近大地的微生物。让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有机会定居在皮肤,用有害的微生物锻炼身体的免疫力,使得微生物网络在受到侵害后,更容易恢复到健康状态、

保持清洁(洗脸):青春期后,皮肤微生物的组成渐渐稳定,因此可以适度清洁,避免皮脂、化妆品滋生坏细菌。

皮肤是世间最名贵的衣裳。人间岁月匆匆留不住,但完好的微生物网络可以让你的皮肤永葆青春细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