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玉米分蘖的去留 1、分蘖产生的原因分蘖是禾谷类作物常见的一种生长现象,小麦、水稻等均是靠分蘖来提高产量。玉米生产主要靠主茎果穗,分蘖不般不长果穗,因此农民一般认为分蘖是多余的,为了防止其生长过程中与主茎争夺养分,就在前期就将其去掉了。当然去掉分蘖对玉米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去分蘖投工量大,且无法实现机械化,农民为此非常困惑。根据调查, 玉米产生分蘖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与品种有关,先玉335类型品种分蘖多,郑单958类型品种分蘖少;二是肥沃土壤分蘖多;三是土壤含水量高分蘖多; 四是种植密度小分蘖多。2、应对措施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在玉米生长后期,有80%的分蘖会枯萎,大约有10%左右分蘖会发育到1米以上,有的甚至与玉米主茎一样高。同时调查发现,有分蘖玉米的主茎的株高及茎粗均发育正常,没有出现分蘖与主茎争夺养分而出现的影响主茎发育的情况。枯萎的分蘖无需考虑,它对玉米生长没有显著影响.那10%长高的分蘖是如果影响玉米主茎果穗呢?我们知道,分蘖是的叶片也要进行光合作用,那它产生的有机物没有贮存的地方,大部分转移到主茎果穗上,因此,有分蘖玉米千粒重显著高于无分蘖玉米,双穗率也很高。测产结果表明,保留分蘖可使玉米增产约8%左右。因此,建议农民保留分蘖,既节省用工,还可能增产。当然这一结果是在常规玉米上得出的,对甜糯玉米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六、玉米倒伏 倒伏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对玉米生产影响较大。1、倒伏原因与品种有关,根系不发达、茎秆软的玉米品种容易倒伏;在大风暴雨条件下玉米容易倒伏;耕层浅,犁底层坚硬的土壤容易出现倒伏;前期施氮肥多,如遇生长前期多雨,引起玉米徒长,也易倒伏。2、应对措施A.如果倒伏发生在大喇叭口以前,玉米自已可以站立,不必采取措施,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B.抽雄前后发生倒伏,如果是从茎秆中部弯曲(茎倒),可不必采取措施,玉米自己可以恢复直立。如果是从根部倒伏,最好采用人工扶立,扶的时候可用细绳或直接用玉米叶将至少三棵玉米绑在一起,防止二次倒伏。注意在玉米能自己的站立后要将绑的在一起的玉米松开,因为绑在一起影响玉米授粉。最好不要用脚踩根部,这样容易伤根,可一手扶玉米一手拿一小锄在玉米根部培点土。这个时候时期如果不扶,玉米亦可从果穗部位直立,会有一定产量,只是玉米呈一弯形,不利玉米后期管理和收获。C.如果玉米在灌浆期倒伏,这时候玉米茎秆恢复直立能力差,位于上层的玉米勉强可以灌浆,但位于下层的玉米基本停止灌浆,同时位于下层的玉米也容易霉烂和遭遇鼠害。这个时期如果不扶,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减产严重,扶的方法与抽雄期一样。D.扶玉米的黄金时间在倒伏后的一到两天,如果太迟,一方面土壤随水分的蒸发,硬度增加,另一方面玉米根系亦已发育,扶的时候对根系伤害大。3、预防措施A.种植抗倒伏品种。B.深松土壤,打破犁底层,促进下扎和水分下渗速度。在忻府区这次倒伏中,深松过的土壤大部分是茎倒茎折,出现根倒的很少。C.地膜覆盖。在这次忻府区的倒伏中我们发现,地膜玉米倒伏普遍较轻,原因是地膜下土壤吸水慢,硬度较大,土壤的支持性强。D.中耕培土,促进气生根发育。七、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对穗期玉米影响较大的病害主要是玉米大斑病对穗期玉米影响较大的虫害主要是玉米螟1、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世界各玉米产区分布较广,为害较重的病害。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特点是流行时间短,发生频率高,为害面积大,严重威胁玉米的稳产高产,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病害。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导致产量降低。一般年份,大斑病造成5%的减产,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感病品种的损失高达20%以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长梭形病斑。A.大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玉米大斑病为真菌病,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此外,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B.大斑病防治措施玉米大斑病在玉米抽雄以后发病加重,这时打药难度较大,为此,从2009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植保研究室在忻州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大斑病防治前移技术研究。研究表明,用25%丙环唑乳油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约12展叶)进行茎叶喷施,比对照发病率降低43%,病情指数降低77%,且在前期喷药,难度较小。2、玉米螟玉米螟以幼虫为害玉米。在我国各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玉米螟可1年发生多代,在我省一般为两代。在玉米各生育期都可以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杆,造成植株生长受害,减少养分、矿物质和水分向果穗的输送,导致减产10%~30%,对玉米生产威胁很大。玉米螟防治措施玉米螟防治最有效办法是在大喇叭口期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幼虫一旦蛀茎,很难杀灭。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