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节水灌溉现状探讨与对策分析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洪临灌区临水水利管理所地处肃州城区东北部18公里处,灌区内干渠3条长32.1km,支渠22条长179.7km,斗农渠22条长179.7km,机井624眼,其中农灌井585眼,灌溉面积17.28万亩;海拔高度1459m左右,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历史原因,水利设施陈旧老化,渠系水利用率为71%,加上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灌溉方式落后,田间配套设施不完善,灌溉水利用率为66%,水资源紧缺,经济效益低下,制约着灌区内农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1、农业节水发展现状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从上世纪末,灌区就着手发展农业节水工作,经肃州区水务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灌区内现有的干支渠和斗农渠逐步进行维修改造,减少渠道渗漏,在节约水资源上取得一定成效。要从根本上解决灌区内农业缺水问题,必须走发展节水农业的路子,灌区近年来节水农业发展呈现出由浇地向浇作物转变,由渠系节水向田间节水转变,由传统简单节水技术向高新技术和高效节水发展,由水利部门单一作战向各部门相互配合的社会化大生产协同作战转变的四大显著特征。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设施配套差,用水浪费严重临水灌区大部分渠道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当时技术、经济等条件制约,设施配套不全,标准低,有大部分片区只配套到干支渠,斗渠及田间渠系没有配套,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效益严重衰减;再者,大部分群众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灌溉一直延用着大水漫灌、串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节水意识不强,灌溉用水浪费大。2.2、制度作用发挥不完全,影响节水工作开展尽管灌区对工程设施明确了所有权属,并签订了管护合同,在用水管理上成立了灌水组织,推行计划用水、按亩配水、按量收费等制度,但是由于测量水工程不配套,水费价格体系不健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作用发挥不好,群众节约用水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传统农业灌溉模式转变缓慢,影响节水工作的开展。3、思路与对策 3.1、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变革节水灌溉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几经反复,实践证明其发展快慢取决于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注重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节水工程的兴建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和灌溉技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就要求农户采取与之相应的耕作技术,农户必然会在节水灌溉控制区全面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进而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现有耕作制度的变革。3.2、加大节水灌溉宣传力度,依靠科技建好示范区加大发展节水农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和支持农业节水工作,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为推广节水灌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节水成果的转化,并在节水灌溉示范区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和技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建设好节水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农业节水灌溉的全面发展。3.3、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在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基层和水利部门的优势,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服务队伍,实现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体系。建设节水工程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条件,而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是实现农业节水的保证措施,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在建设、管理好节水工程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用水管理制度,做到建、管并重的原则。3.4、输水过程和田间灌溉节水当前节水重点应放在现有支、斗渠道节水改造上,逐步达到渠道输水防渗化、提水灌溉输水管道化、把输水损失降低到最低。要在大力发展喷、滴、管灌的同时,结合农业耕作制度,积极倡导“大地改小”、“小田改畦”,“长沟改短”和地膜、生物覆盖等保墒措施,防止水肥深层渗漏,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要全面推行计划用水,实行供需合同化管理,进行优化配水,建立健全用水规章制度,大力加强用水管理,减少管理上的失误。临水灌区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中,节水灌溉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因受历史、经济等原因的限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临水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路和对策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探讨,期待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取得更快更大的发展。编辑:张琳霞审核专家: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研究员 刘文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