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太阳池发电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淡水湖泊的水面受到阳光照射后,水温便会升高,热水上升,冷水下降,从而引起水在竖直方向的对流,完成热水与冷水之间的热传递及热交换,所以湖水层间的温差不会太大。此外,热水从底部升到水面时,总会通过蒸发和反射将一部分热量散失掉,所以即使是夏天,湖水的温度也总不会高过大气温度。

1902年,匈牙利物理学家Kalecsinsky偶然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些天然咸水湖中,水底的温度往往高于水面。如夏末时节的匈牙利迈达夫湖,在湖深132 cm处,水温竟高达70℃。这是咸水湖的一个奇特共性,即越接近湖底,水温越高。

咸水湖湖底奇特的高水温现象根源在于水中所含有的盐分。越靠近湖底,水的含盐量越高,密度也就越大,因而湖底的热水难以形成冷热对流,随着湖底储存的热能越来越多,水温也随之上升,从而使咸水湖成为天然的太阳能存储器,既能集热,又能储能,成本低廉,竞争性强。

如何把太阳池中的热能转换成电能是太阳池电站的技术关键。专家们采用Rankine循环涡轮机,把湖底的热盐水用水泵抽入管道蒸发器,使蒸发器中的低沸点有机液体蒸发为气体,驱动涡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有机液体蒸气从涡轮机出来后,经过冷凝器冷却为液体,又循环流入蒸发器;而热水通过蒸发器降温后,又被送回咸水湖的底部,从而形成了一个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完整循环。

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科学家就提出了建造太阳池发电站的设想。死海海水含盐浓度为27.5%,几乎是一般海水含盐浓度的8倍。在炎热的夏天,死海充分吸收太阳能后,底部水温有时可达90℃,这是其他水域望尘莫及的。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以色列把第一个太阳池电站建在死海。在1979年底,当死海西南岸附近一个面积为7000 ㎡、深2.5 m的水池周围突然亮起一片耀眼的灯光时,这个经过20年的探索和试验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人类从此在利用太阳能的历史上又多了“太阳池电站”这样一个新颖的名称。

后来,以色列又在死海北岸附近的沙漠中建造了一座大型太阳池电站。电站有两个太阳池,其中一个是人工挖成的。为了防止渗漏,太阳池用聚乙烯薄膜铺设了池底,在水面上安装了用塑料制成的防浪网。

此后,美国、苏联、加拿大、印度、伊朗、日本等国对太阳池发电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智利,希尔施曼和格特经详细研究,建造了一座造价大体上与水电站相当的大型太阳池发电系统,这是其他太阳能发电系统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太阳池发电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具有很大竞争力的太阳能利用装置。

显然,人工建造的太阳池可以储能,甚至可以用作季节性储存,广泛用于热水、采暖、空调系统,以及粮食干燥、造纸、制盐和海水淡化等低温用热场合,甚至可用于一些地区的农村庄园和建筑,使用十分方便。1

盐水池集热原理一般淡水池在太阳光照射下,进入水中的阳光会使水受热而温度上升,并引起对流。即较热的水升到表面,较冷的水则降到底层。较热的水升到表面以后,很快将热量散到大气中去。因此,淡水池不能很好地保存太阳辐射能。

盐水池的情况则不同。在盐水池中,从下往上,盐水的浓度有一定梯度;底层的浓度最大,一般为饱和状态;往上浓度逐渐减小,上表层浓度最小。上表层称对流区,中层称无对流区,下层称集热和蓄热区,太阳辐射透过水层进入水中,阳光在水中传播时,其能量逐步被水吸收,从而使水温上升。但由于水池中有浓度梯度存在,且浓度随着水的深度而加大,故可以抑制升温后水的自然对流。另外,池水的导热系数很小,因而中层无对流区,起着良好的隔热作用,而池水的水温能保存起来。据测量,深1~1.5m的盐水池底部的水温,可达70~80℃,甚至超过100℃。

如果将盐池底部涂黑(自然黑土或加工),池水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保温层,那么其吸热、贮热的效果将更好。上述盐水池可称为太阳池。利用盐水底层热水低温发电或供热是完全可能的。2

太阳池发电站的结构太阳池发电站的工作原理,和利用太阳集热器进行低温热发电的原理一样,只不过,它是用太阳池作为一个大集热器来提供热源。如图是死海太阳池电站的结构。

冷凝器中的冷却水,就是从太阳池表层抽取的低浓度的冷盐水。从池底抽取的热水,温度为80℃。整个电站建立在岸边。热水管埋在地下,便于保温。

与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热发电,塔式聚光发电相比,太阳池发电系统较为经济。据报导,死海太阳池电站的造价,只相当于同等功率水电站的造价。但是,由于太阳池的受光面是水平面,因此不适宜在高纬度地区建造,只适合在南北纬40°以内建造。为减少土方量,建在平坦地区较为有利。如对天然浅盐湖加以改造,可建设大型太阳池电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