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砾质沙漠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荒漠根据地表特征及物质组成,可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4种类型,其中砾漠即砾质沙漠(gravel desert)。

砾质沙漠(gravel desert)地势起伏平缓,地表几乎全为砾石覆盖,植被缺乏,景色荒凉。多发育于内陆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1

形成过程内陆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布满岩石碎块的漠地,在强劲的风力作用下,吹走了细粒物质,整个地表留下了粗大的砾石,形成砾质沙漠,如蒙古高原的戈壁。在砾质沙漠,地表因常年受风力的吹蚀,也有可能被侵蚀成风蚀洼地,如内蒙的滂江洼地。

组成特征砾石的来源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古代河流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砾漠中的砾石常被风所夹带的沙子磨蚀成带棱角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有些砾石中所含水分蒸发将所溶解的矿物沉淀在砾石表面,呈现薄层深灰色的铁锰化合物,称为荒漠岩漆。

地理分布砾质沙漠分布较广,中国西北的河西走廊、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的山前地带,内蒙古大戈壁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的部分地区均有砾漠分布。

砾漠荒漠化不同类型沉积物是决定荒漠化类型的主要因素。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分布区的低洼地带常形成沙漠化,地势较高的剥蚀地区形成砾漠化。北方中东部的内蒙古高原-坝上高原地区,相对于构造沙地内的沙地,地势较高风化剥蚀地区主要为半干早的草原,流水和风力的侵蚀作用将细粒物质搬运到构造沙地或较远的其他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荒漠化类型主要为砾漠化。内蒙古中部的二连浩物一带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世纪后期戈壁扩展面积最大的地区,是与这些地区的地表沉积物为残积物和坡积物紧密相关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