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血雀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血雀(学名:Haematospiza sipahi)为雀科血雀属的鸟类。分布于尼泊尔、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西藏等地,栖息于山区森林、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m 左右以及喜栖于松杉林、林缘的小乔木和山坡稀树灌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1雄鸟除眼先、翼与尾为黑(或淡黑)色外,通体为鲜红色;嘴鲜黄;雌鸟暗橄榄绿色,羽端较淡或带黄色;腰鲜黄;嘴较暗。食性属于杂食性的,食物中植物、动物均有,包括球果、浆果、植物种子和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血雀是美丽的观赏鸟类,因数量太少,应严禁捕猎,以资保护。

鉴别特征雄鸟除眼先、翼与尾为黑(或淡黑)色外,通体为鲜红色;嘴鲜黄;雌鸟暗橄榄绿色,羽端较淡或带黄色;腰鲜黄;嘴较暗2。

形态特征雄性成鸟:眼先、嘴基线和眼周紫红色;尾及翅黑褐色,具红色羽缘;尾下覆羽暗,具宽的红色尖端;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色,具红色先端,其余体羽大都鲜深红色,而头和颈羽基部白色,其他部分羽基灰色;翼下覆羽和腋羽深灰色。

雌性成鸟:上体从头至背,包括翼上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大都暗褐色,各羽具宽的橄榄绿色羽缘,而头羽最鲜亮;腰和短的尾上覆羽鲜黄色;尾羽褐色,外侧尾羽具暗橄榄色外缘;眼先、眼肉淡橄榄黄色,耳羽暗褐,沾橄榄黄,并具白色轴纹;颊橄榄黄色;喉灰白,沾橄榄黄色,羽中央具斑点;下体余部灰色,羽中央多少具暗色斑,呈鳞片状尾下覆羽白色,沾橄榄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发灰,亦沾橄榄黄色。

雄性幼鸟:大体似雌鸟,但腰羽呈桔色,上体多桔红而非黄绿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腿和脚褐色2。

栖息环境生境:山区森林鸟类, 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m 左右, 喜栖于松杉林、林缘的小乔木和山坡稀树灌丛中1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南部海拔1600~3400米。3

国内分布:云南(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 腾冲几大塘, 景东, 磨刀河), 西藏(聂拉木, 错那县勒)

国外分布:尼泊尔, 印度(阿萨姆东北), 缅甸(东北部)1

经济意义血雀是美丽的观赏鸟类,因数量太少,应严禁捕猎,以资保护2。

生活习性喜针叶林或亚热带山地林。通常于林间空隙或林缘地带。单独或结单性小群活动3。

血雀属于山区森林鸟类,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m左右,在云南高丽贡山可达3000m以上,在西藏聂拉木可达4000m,有垂直迁徙现象。冬季常游荡到低海拔地区,但不到平原。此鸟喜栖松杉林、郁林林缘的小乔木上和山坡稀树灌丛中。性好群居,常由5—6只个体组成小群,也见单个活动者。飞翔速度较快。叫声是一种宏亮悦耳的“too—eee”或“pleeau”声,以及一种“kwee—i—iu”或“chew—we—auh”声。其歌声是一种清晰柔合的“par—ree~reeeeeee”旋律。

食性属于杂食性的,食物中植物、动物均有,包括球果、浆果、植物种子和各种昆虫及其幼虫。

血雀在西南山地繁殖。巢筑于松林外缘的松枝上。巢大而厚呈杯状,外壁由细枝和粗枝编成,内层为树枝和植物纤维,巢内垫以兽毛。卵底色浅蓝,上有鲜褐色和紫褐色点斑和线条。卵的大小为27(22—25)mm×17.5(17—18)mm2。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汪青雄 - 副研究员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