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F+菌株指在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中具有能和染色体分开进行独立复制的F因子的雄性菌株。具有F纤毛,通过与雌性菌株接合,可以高的频率进行F因子的传递,同时也以低频率雄性菌的染色体向雌性菌传递。F+菌株群体中有时有的细菌会失去F因子而变为F-菌,但这种频率是很低的(约为0.1%)。通过在含有适当浓度的吖啶色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等方法,由于仅F因子的复制受特异的抑制,所以可以很高的频率获得F-菌株。
大肠杆菌的杂交与致育因子F有关。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F+,没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F-。一般F-菌株之间不能进行杂交。F因子有两种状态——游离状态和整合状态(F因子插入到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所以F因子是附加体),前者称F+菌株,后者称为高频重组或Hfr。F+和Hfr都能与F-菌株进行杂交,但重组频率不同,Hfr比F+高1,000倍,一般为10-3—10-4。1
相似概念F-菌株:不具有F因子的雌性菌株.当它和具有F因子的菌接合时,就成为遗传物质的受体细菌.它通过和F+菌株结合,接受F因子后,F-菌就会转变为F+菌。
F+菌株:具有F因子的雄性菌株.具有F纤毛,通过与F-菌株接合,可以进行F因子的传递。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指细菌接合时,将染色体以高频率传递给F-菌而形成重组体的雄性菌.
(F质粒插入染色体后,形成*F因子,可以在接合过程中,将菌株的染色体DNA传给F-菌株)
F+菌株中的F因子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而Hfr菌株中的F因子整合在细菌染色体内,同细菌染色体一起复制和遗传。②与F-菌株杂交的结果不同,在F+与F-杂交时,F因子通过滚环复制转移到F-细胞中,使F-细胞转变为F+细胞,但原F+细胞中细菌的染色体或基因很少转移给F-细胞;当Hfr与F-细胞杂交时,两细菌的重组率相当高,但很少能使F-细胞转变为F+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