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理想类型分析法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理想类型分析法是韦伯创立并运用的研究方法。理想类型是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如“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天职观”、“科层制”等等。

对理想类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较不同理想类型的本质特征,分析不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机构一致性的原则,来解释事物或现象的原因。

发展历史“理想类型”(ideal type)的社会学研究,也具有方法论意义。它是研究者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任何科学系统都有可能把现实中的所有个别现象都包括进去。因为科学本身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抽象。理想类型分析的方法来源于社会学人文主义范式的影响,它是结合研究者的理论基础,对经验事实的提炼,得出现实的某种变异形式,与现实本身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最大程度上包含经验事实特性的分类体系。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使用的理想类型分析方法,受到了历史主义流派的影响,因此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具体意义的理解与解释。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被称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他认为社会学研究人的行动。是因为每个人都赋予它一定的“意义”。

在韦伯看来,每个人的具体主观意识不同。对于社会行动意义的理解也不同。这里所说的“意义”,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识:虽然深受历史学派的影响,他还是在方法论上避免当时流行的历史学派个别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的缺陷他认为人的行为及其意义复杂.惯常使用的概念常常面临两种困境,即或是由于概念过于宽泛,使其失掉现象的某种具体特征,或是由于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包容相关的现象,理想类型分析方法有利于解决这个困境。

理想类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理想类型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只是各种经验事物的典型。

韦伯根据社会行动的不同意义,把社会行动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理想类型,所谓合理性行动,是把行动指向的人和物看做达成更长远目标的手段,这种行动更多考虑到行动的效率:所谓价值合理性行动,即行为本身就是目的,本身即体现一种终极价值。1

相关理论在历史比较法中,较为常用的分析比较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和理想类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某类现象或事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特征进行对比,并由此推论得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对比分析法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比较,也就是将两个以上的对象放置于时间序列之上进行对比和分析;二是推论,就是根据连续性或结构一致性原则,将比较出的特征或模式推及更广的范围。

理想类型分析(ideal type analysis)是韦伯创立并运用的研究方法。理想类型是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经过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如“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天职观”、“科层制”、“理性”等。

对理想类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较不同理想类型的本质特征,分析不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结构一致性的原则,来理解和解释事物或现象的原因。

韦伯就曾运用了理想类型的比较分析法探讨和解释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在这种理想型分析的基础上,韦伯提出了与马克思不同的论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形成不是经济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与加尔文教派所倡导的伦理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合理化运动密切相关。理想类型的分析与比较是结合在一起的,韦伯把新教伦理解释为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在将新教与东方宗教进行比较后提出的。

此外,韦伯还在理想型的框架里,对东西方文明进行了历史比较分析,以此来说明东西方社会的不同发展与人们的观念及组织方式之间的紧密关系。如他指出:在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史学,却不曾有过修昔底德的方法;
在印度,固然有马基雅维里的前驱,但所有的印度政治思想都缺乏一种可与亚里士多德的方法相比拟的系统的方法,并且不具有各种理性的概念。

从韦伯的理想型比较分析范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分析的关键就在于建立起有效的理想型概念和范畴。创建理想型分析工具,主要通过对不同历史现象的比较,从中概括出能反映这些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其次,分析不同理想类型的结构特征。最后,根据结构一致性原则,在相关的理想类型之间建立起历史因果链。2

步骤第一步,提出理论假设。历史比较分析常常会用来检验某个理论假设,因此,在开展比较分析之前,研究者首先需要提出某种理论假设。理论假设虽是实证研究的基本构成,但在历史比较研究中,也可效仿实证范式提出理论假设,以便确立比较分析的目的和主题。

研究者在提出理论假设时,需要考虑到理论假设所包含的研究问题适合于历史比较。也就是说,理论假设应尽量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验证理论假设的经验事实应具有时间序列性,即要涉及不同的历史时期。二是验证理论假设的经验事实应具有类属特征,也就是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事实。

第二步,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范围。有了理论假设后,接着就要明确比较分析的对象及范围。比较对象和范围的确立,主要根据理论假设所包含的问题而定,对象和范围不同,解释和说明问题的有效性也会有差别。

此外,确立比较对象和范围,也是为具体的研究工作作好准备。只有划定一定的对象和范围,比较分析才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步,收集历史材料。历史资料是进行历史比较分析的基础,也是确保研究信度和效度的重要条件。在确立比较分析的对象和范围之后,就需要收集与比较对象相关的历史资料。一般情况下,历史比较分析所涉及的对象可能是国家、历史阶段等范围较广的单位,因而相关历史资料也就非常复杂多样。研究者收集用于比较分析的历史资料,通常只能是选择性地收集,即根据资料对假设问题的解释力来加以筛选。

对收集起来的历史资料,研究者要根据比较分析的需要以及资料的可信度重新加以组织和整理。筛选和重新组织起来的资料,与所要分析比较的主题应该具有较高的关联性。

第四步,分析比较对象的特征及关系。在历史比较分析中,具体的内容主要是对对象在某些方面加以剖析和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相似性及差异性,分析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以及变化的模式。2

相关运用韦伯曾运用历史比较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他提出了与马克思不同的论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形成不是经济因素决定的,而是与加尔文教派所倡导的伦理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合理化运动密切相关。理想类型的分析与比较是结合在一起的,韦伯把新教伦理解释为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在将新教与东方宗教进行比较后提出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何星 - 副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