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法又称热爆法,是一种快速、经济的获取包裹体有关信息的方法,可以用于各种矿物及岩石的温度测定等。1948年由加拿大的Scott和Smith首先设计和组装了爆裂仪,解决了均一法不能解决的不透明矿物的测温问题。
概述爆裂法又称热爆法,是一种快速、经济的获取包裹体有关信息的方法,可以用于各种矿物及岩石的温度测定等。1948年加拿大的Scott和Smith首先设计和组装了爆裂仪,解决了均一法不能解决的不透明矿物的测温问题。它在苏联应用的很广泛,苏联文献有许多爆裂法的报道,但由于爆裂法测温本身的缺陷和它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一般不承认爆裂法的测温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一些地质专 家曾应用爆 裂法在地 质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1。
爆裂法的基本原理流体包裹体是被主矿物圈闭在晶格缺陷中的封闭的流体体系。当温度升高包裹体达到均一后,若再继续升温,包裹体的内压急剧上升,当内压大于包裹体腔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包裹体发生破裂,同时发生噼啪的响声。将大量发生声响的温度记录下来,即为爆裂温度,以积分时间内爆裂强度对温度的曲线来表示的图,叫爆裂曲线图。
爆裂法的影响因素影响爆裂法测温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有以下几方面:主矿物的解理、粒度,成矿流体的成分、浓度、压力,包裹体的大小,包裹体的数量以及外部的干扰因素等。尽量避免这些干扰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同一矿床的相同粒度的同一种矿物进行爆裂温度的测定,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温度,但与真正的成矿温度仍有一定的误差,应用这种温度进行矿床的溶液流动方向的分析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尽管爆裂法测温存在诸多的缺陷,但同一期的流体包裹体爆裂后产生的爆裂峰是相近的,因此,应用爆裂曲线上出现的几个峰值,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是几期流体叠加成矿的信息,这对于研究矿床成矿机理与成矿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当对高温形成的石英单矿物加热到 573℃时 (α石英向β石英转变的温度 ),会发出大量爆裂声,应用其在爆裂曲线上形成的α-β转变峰,可以准确的判断石英的形成温度范围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对深部成矿预测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爆裂法测定的温度数据存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因素,但如果我们注重爆裂法测温提供的确定的数据和信息,扬长避短,爆裂法将能非常经济、简便的提供重要的流体成矿信息,有效地反映成矿流体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在矿床地质研究中起到其它测试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郝庆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