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辉石(omphacite)是单斜辉石亚族下的一个变种。主要产于榴辉岩 中,亦见于蓝闪石片岩中。一般呈柱状或它形粒状,可含有金红石、蓝晶石等矿物包体。
简介绿辉石岩(玉)是一种少见的翡翠矿石类型,在文献中亦称暗绿玉或透辉硬玉岩(玉)或透硬玉,钠透硬玉岩(玉)绿辉石是透辉石-硬玉系列的中间组分。通常人们认为绿辉石是一种产于榴辉岩及其有关岩石的绿色单斜辉石。
化学组成绿辉石的化学成分为(Ca,Na)(Mg,Fe2+,Fe3+,Al)(Si2O6)。绿辉石是透辉石-硬玉系列中间组分,是透辉石的一个变种。成分中含有5-9%的Al2O3和少量的Na2O,还有一些Fe2O3。1
基本性质绿辉石玉有两种,一种由粒状绿辉石多晶组成与少量硬玉共生,呈暗绿色、粒状变晶结构,颗粒粒径约(0.2-1.5)mm,绿辉石与硬玉无论在成份上还是光性上都非常接近。但突起和干涉色相对偏高些,2V=600-740,正光性,正延性,消光角约为 400。另外一种绿辉石岩(玉)为微晶细粒—隐晶的绿辉石呈毛毡状结构及纤状、放射状的集合体。绿辉石亦是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之一。它的存在及特征对翡翠的质量亦有一定的影响。1
成因在3GPa,1200℃条件下,分别以碱性玄武岩粉末和等化学计量光谱纯试剂为原料进行高温高压熔融结晶实验,对实验产物进行了电子探针测试和拉曼光谱分析,确定结晶产物为绿辉石,其拉曼谱峰的半高宽较窄且形态尖锐,表明绿辉石晶体中Si—O四面体结构稳定,矿物内部有序度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绿辉石成因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始岩浆,结果表明绿辉石的形成可能受母岩成分、体系流体含量和温压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为绿辉石和榴辉岩成因学研究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