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构造学(seismotectonics)是着重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包括地震折射、地震反射、地球重力、地球磁力、大地热流密度等)分析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孕育强震的构造环境、构造条件和地震的复发习性的学科。
定义地震构造学主要研究与地震的蕴育、发生过程有密切关系的地质构造、大地构造特征,研究与地震危险性有关的各种岩石圈构造运动以及地震产生的各种形变的地震地质学的分支学科。1
研究内容从地壳或岩石圈构造运动的基本理论出发,查明地震与各种具体类型和形态的地质构造及其发展的因果关系,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地质动力过程以及地球内部物理性质在地震的蕴育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地震构造特征,划分不同级别、不同地震成因特点的地震构造带或地震构造区,为地震危险区划与烈度区划提供依据。1
研究方法地震构造学应用地质构造与大地构造调查、活动构造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图像判释、构造应力测量、模拟实验、历史地震、古地震调查以及现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分析和地壳形变测量等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构造学是地震构造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1
基础理论大多数地震局限于一些狭窄的地带,这些地带确定着板块的边界。板块构造理论确证,存在着四种类型的地震带。第一类沿着大洋中脊线分布。与这类地震活动有关的是沿中脊轴线有火山活动(例如冰岛、亚速尔群岛、特里斯坦一达库尼亚群岛)。与板块构造有关的第二类地震,是不伴随火山活动的浅源地震。圣安德烈斯断层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土耳其北部的安纳托利亚断层也是如此。在这些断层内,两个成熟板块相互摩擦。这种板块之间的摩擦可以很大,以致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应变,然后这种应变会以大地震的方式周期性地释放掉。1906年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地震就是由于圣安德烈斯断层北端的破裂引起的。第三类地震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有关。一个板块下插或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结果就产生了深海槽。在菲律宾,深海槽就与向陆的板块上弯曲的火山岛弧相伴生,例如爪哇海沟。沿着秘鲁一智利海沟,太平洋板块正俯冲在南美板块之下,后者受到揉皱而形成了安第斯山脉。第四类地震带沿着大陆板块的分界出现。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一条从缅甸到地中海、中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伊朗、土耳其直到直布罗陀的宽广地震活动带。在这个地带内,浅源地震与正发生强烈挤压的高山分布有关。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