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层是一定地区在一定的构造发展阶段中所形成的地质体的组合。它具有一定的构造形态,一定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及有关矿产。相邻构造层以区域性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研究构造层对一个地区地壳演化和各个构造发展阶段的地壳运动性质有重要意义。1
来源构造层(synthem,structural layer,structural level)提出是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提出。中国学者一直广泛加以引用。
概念西方,尤其是美国地质学家则用“地层组合”一词来表示类似的概念。在对某一个地区做区域构造分析时,构造层的正确划分是重塑该地区构造演化经历的一条重要途径。构造层的原意是指地壳发展过程中,一个构造区内的一定构造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特定构造层岩层组合并伴有相应的构造热事件的产物。这一特定岩层组合因沉积建造、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明显有别于上覆、下伏构造层,可以独立地区分出来。两个构造层之间通常由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分隔。因而在区域构造分析时,准确判定某一角度不整合存在的构造含意尤为重要。构造层可以分为不同级别,大的如地槽构造层、地台构造层,而在它们内部又可以根据沉积间断、变形变质和岩浆侵位特征不同而分出次一级的构造层——亚构造层。同样,一个造山带也可以根据综合的地质特征,划分出几个构造层,而每一个构造层内部又可分出若干个亚构造层。一个构造层在时间上代表某一地区地壳发展历史的一个特定构造阶段;在空间上它表明某一期构造运动所涉及的范围;而其沉积建造和构造热事件的组合特征则反映构造区某一发展阶段的大地构造性质和环境。2
命名中国地质界常用构造旋回的称谓来命名不同的构造层,如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层等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亮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