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海流,地理学名词· 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稳定海流。
释义风海流(wind driven current)亦称“风生海流”,指由风在海面产生的切向力作用引起的大规模水体流动。在深海地区,表层风海流流向偏离风向45。,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而流速则与风的切向力、垂直湍流系数及所在地地理纬度有关。随着深度的增加,流向的偏离逐渐加大,流速则逐渐减小,到某一深度处,流,流速仅为表层流速的4%左右,这一深度称“摩擦深度”(通常为100~200m)。在浅海地区,表层风海流流向偏离风向的角度小于45º,且深度愈小,偏离角度也愈小,在深度很小的海区,流向几乎与风向一致。世界各大洋近表层的某些主要海流属于风海流。例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北赤道流就是该海区偏东信风引起的风海流。1
成因因盛行风对海面持续作用产生的切应力引起的海流。海水在风的切应力和湍流混合的作用下,海水的堆积和密度重新分布,产生水平压强梯度力和湍流摩擦力,在与科里奥利力取得平衡后,生成风海流。在湍流混合强到足以使密度分布趋于均匀,不生成水平压强梯度力,只有海水铅直湍流摩擦力与科里奥利力取得平衡,这时的风海流称为“漂流”。在科里奥利力作用下。无限深海漂流表层水流向恒偏离风向45º,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这种偏向随深度递增,流速则随深度递减。到达流速只有表面流速值4%的深度,称为“埃克曼深度”。2
举例信风带里的北、南赤道暖流。西风带里的西风漂流,在北半球被陆地分开分别叫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在南半球则环绕南极洲一圈,连接三大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东北风吹逆时针流动,夏季西南风吹顺时针流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亮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