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海洋化工业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海洋化工业指以海盐、溴素、钾、镁及海洋藻类等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作为原料进行的一次加工产品的生产,包括烧碱(氢氧化钠)、纯碱(碳酸氢钠)以及其他碱类的生产;还包括以制盐副产物为原料进行的氯化钾和硫酸钾的生产;或溴素加工产品以及碘等其他元素的加工产品的生产。1

简介海洋化工业是以海洋中的一些物质作为原料通过工业生产进行提取,分离并纯化,然后形成产品销售的一门产业。最常见的就是以海洋中储量最大的氯化钠为原料进行各种工业加工的企业。海洋化工业包括海盐化工、海水化工、海藻化工及海洋石油化工的化工产品和生产活动。海洋化工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海洋产业。1

重要性发展海洋化工业意义重大:

陆地资源枯竭人类将目光转向了海洋进入21世纪,而对工业化所带来的陆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陆地生命支撑系统衰退等巨大压力,人类将目光转向了海洋。全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工业文明己经从战略目标上升为世界发达国家和主要沿海国家的规划目标。如何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成为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竞相探索的新课题。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km2余的管辖海域,而积大于500 m2的海岛共计6900多个(不含海南岛本岛和台湾、香港、澳门所属海岛),其中无居民海岛超过6500个,大陆岸线长达18000 km,这片蓝色国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是一个“蓝色聚宝盆”。

海洋化工业是具有潜力的资源性产业地球上海水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液体化学资源宝库。据科学家测试在地球上己发现的109种化学元素中,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其含量最大的有11种,依次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嗅化物、硼酸盐、氟化物、钠、镁、钙、钾、铭等;在这80多种元素中,其中有17种元素是陆地所稀缺的,其数量比陆地储藏量要大得多,有的元素对提供人类能源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用于国防和原子能发电的核燃料铀,海水中储量约为42亿t,比陆地上铀储量多2 000余倍;海洋中储藏的锉C2 500亿t)和氖C23. 7万亿t),是热核能源的重要原料;海水中还含有200亿t重水,将成为21世纪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作为农业作物生长三要素之一的钾元素,海洋中储量高达500亿t;作为工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所需要的碘元素,在海洋中的总储藏量多达800亿t。国外从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从海水中提取嗅元素的试验和开发,目前日本、法国、阿根廷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己建有海水提嗅工厂,年产量基本保持在36万t的水平。我国从1966年开始海水提嗅,至今己发展到一定的生产规模。

我国的海洋化工资源海盐是生产海洋化工两碱(烧碱、纯碱)的主要原料,我国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有30多座盐区(场),其中我国著名的北方四大盐区分别是:辽东湾盐区、长芦盐区、山东盐区和淮盐产区。海南莺歌海盐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盐场,年生产能力是25万t。我国海盐产量己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全国海盐生产量己达3 600万。

我国近海氯化镁、硫酸镁的储量分别达到4494亿t和3570亿t。每年生产海盐的副产品苦卤2 000万m2,其中氯化镁、硫酸镁的储量分别达到379万t和175万。

在我国的山东沿海地区地下卤水资源非常丰富,大致呈带状平行分布于环渤海湾地区及胶州湾地区,卤水储存量总而积1 500 km2,厚度一般为30-60 m,总净储量达74亿m2,是全国浓缩海水储量最大、浓度最高的集中地区,其浓度一般是海水的2-6倍。从组成成分上看,地下卤水除含浓度较高的氯化钠外,还含有钾、澳、硼、镁、碘、锉、铀等化学元素。1

发展现状海洋化工业为蓝色经济发展增加新亮点。新世纪“蓝色经济”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我国科技兴海计划实施过程中,大批海洋实用技术得以突破,促进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为传统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陆续培育了一批海洋化工、海洋油气等新兴海洋产业,催生了一批龙头海洋企业,形成了以新技术促进海洋开发利用的新态势,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令人瞩目。

国内正在发展的甲壳质化工业甲壳质是由虾、蟹甲壳提取的含有氨基的多糖类物质。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属线性多糖类,以其独特的各种功能性质,在废水处理、食品工业、纺织、化工、日用化学品、农业、生物工程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其中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复合物在组织工程、基因载体和药物载体、医学应用、农业应用、废水治理等方面研究非常活跃。甲壳质/壳聚糖商业产品已遍布全球,其产业渗透性之大、应用领域之广、均已超过其他资源产业。甲壳质的年生物合成量约为100亿t,是地球上的第二大类有机资源。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21世纪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高度重视甲壳质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已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年产甲壳质及衍生物3万~4万t,产值百亿元以上。青岛地区已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甲壳质、壳聚糖及其系列衍生物等原料产品的生产基地。

开发海藻类的深加工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藻类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近两年藻类化学品正成为国内企业重点开发的领域之一,包括微藻制油、海藻制纤维、海藻制化肥在内的多种生产工艺,正在悄悄热起来。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开展了将浒苔炼化为生物原油的研究,开发了高含水生物质带有预处理的连续快速水热液化制取液体燃料技术。使得1t干浒苔能提炼出300~350kg生物原油,400kg木醋液和150kg半焦等。生物原油经过分离精制即可生产出适合汽车使用的汽油和柴油,这一技术适用于所有淡、海水微藻类。目前,山东科技大学已建成年处理1000t藻类生物油快速热解中试装置。

海洋油气业快速增长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9全年实现增加值7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天津市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油气业增加值比重45.5%,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油气勘探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除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t大油田外,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其中9个为自营油气田。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蓬莱19-3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油气田,目前已探明地质储量为10亿t,可采储量约为6亿t,属于特大型整装油田。这些油气田陆续投产,使海洋油气产量持续增长。

潍坊修建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潍坊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之一,纯碱、溴素等产品生产能力均居世界首位。为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潍坊市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了全市化工产业调整规划,将建设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三大集群,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精细化工高端产品发展步伐,建成全国最大并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化工产品基地。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屈明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