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拜耳-维利格氧化重排反应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拜耳-维利格氧化重排反应(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rearrangement)是过氧酸将酮氧化成酯的氧化反应,反应中发生亲核重排,反应中常用的过氧酸为过氧乙酸、过氧三氟乙酸、过氧化苯甲酸、3-氯代过氧化苯甲酸、过氧硫酸等。

定义在过氧试剂的存在下,醛和酮被氧化生成酯或内酯的反应被称为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由于在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一个基团从碳原子向氧原子的迁移,所以又被称为Baeyer—Villiger重排反应,即拜耳-维利格氧化重排反应,简称B—V反应。

B—V反应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已经成为有机合成中将醛和酮转变成为酯或内酯化合物的经典方法。该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1)适用于多种羰基化合物;

(2)对多种官能团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3)根据迁移基团的性质不同可预测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4)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迁移基团所连碳原子的绝对构型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1

反应机理反应步骤B—V反应的机理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过氧酸对底物分子中羰基的亲核进攻,形成四取代中间体间体。然后,Rm基团发生迁移,中间体重排生成相应的酯和酸。其中,后一步骤是整个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对于大多数底物而言,两个步骤的活化能基本相同。因此,通常情况下,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可以同时促进上述两个步骤的进行。

基团迁移顺序如果没有特殊的立体电子效应存在,与羰基相连基团的迁移顺序主要由基团自身的迁移能力所决定。

根据B—V反应的机理可知,能够稳定正电荷的基团优先发生迁移。因此,富电子基团以及大位阻基团优先迁移。通常情况下烃基的迁移顺序为:叔烷基>环己基>仲烷基≈苄基>苯基>伯烷基>环戊基≈环丙基>甲基。对于α-位连有含氧基团的碳原子,其迁移顺序为苄氧基>甲氧基>缩醛氧基>>酰氧基≈甲基。由于甲基是最难迁移的基团,几乎所有甲基酮化合物的B—V反应都是生成乙酸酯产物。

反应条件综述1、常用的有机过氧酸

很多种类的有机过氧酸都可以用于B—V反应。对于一个具体的反应,可以根据底物的结构性质以及过氧酸的氧化能力进行选择。

常见有机过氧酸的氧化能力顺序为:三氟过氧乙酸(TFPAA)>单过氧马来酸(PMA)>单过氧邻苯二甲酸(MPAA)>3,5-二硝基过氧苯甲酸>对硝基过氧苯甲酸(p-MPBA)>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过氧甲酸>过氧苯甲酸(PBA)>过氧乙酸(PAA)。其中最常用的是90%的TFPAA和85%的m-CPBA。使用弱过氧酸(例如:PAA)为氧化剂,通常可以使B—V反应具有更高的区域选择性。

有机过氧酸的氧化性较强,以其为氧化剂的B—V反应大多不需要额外使用催化剂。为了减少产物发生酯交换或者水解等副反应,这类反应通常在CH3CO2Na、Na2HPO4或者Na2CO3等缓冲体系中进行。使用有机过氧酸进行的反应需要保证充分的搅拌,可以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如果反应的时间较长,应保持体系避光以避免有机过氧酸的分解。在反应结束后,必须首先分解体系中过量的过氧酸,然后再进行后处理操作。

2、B—V反应区域选择性

以稠环酮为例:对于含环丁酮结构的稠环酮,在B—V反应中通常是桥头碳原子优先迁移。

但是,如果在非桥头α-碳原子上带有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或甲氧基时,该碳原子将优先于桥头碳迁移。如图中3所示:在m-CPBA的存在下,化合物37被氧化主要生成产物38。特别是但R为NMETs时,38是B—V反应的唯一产物。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唐浩宇 - 教授 - 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