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镉,英文名:Cadmium carbonate,三方晶系,白色粉末。密度4.258g/cm3。熔点500℃。灼烧时放出二氧化碳,转变为氧化镉。溶于酸、氰化钾、铵盐。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空气中较稳定。在水中较长时间煮沸也不分解。有剧毒。
物性数据1、性状:三方晶系,白色粉末。
2、密度(g/ cm3,25/4℃):4.258。
3、熔点(ºC):500。
4、溶解性: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酸、氰化钾、铵盐中。
毒理学数据溶解度较小的镉化合物首先作用于呼吸器官及胃肠道,吸收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内脏,主要是心脏、肾、肝、骨骼肌及骨组织的损害。
氧化镉粉尘的急性中毒,可见上呼吸道及呼吸道深部黏膜的刺激症状,如口中有甜味、前额部疼痛、眩晕、无力、恶心、上腹部疼。慢性中毒症状是嗅觉降低、头痛、消瘦。
生态学数据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计算化学数据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63.2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8.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21
红外谱图碳酸镉红外谱图如下所示1:
性质与稳定性在310℃下,其颜色发生变化,由白色转黄,再变为棕色。灼烧至500℃时,放出CO2,转变为氧化镉。干或湿的碳酸镉在空气中稳定,在水中较长时间煮沸也不分解。用波长300~400nm光照射,发生紫外荧光现象。室温与氢作用,瞬间还原成金属。与液体硫在200~300℃下发生反应,生成硫化镉,并放出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溶解度:2.8μg/100g H2O,可溶于酸、氨水及氰化物溶液,室温下稳定。
合成方法1、硝酸镉法:镉锭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镉,然后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镉,再经水洗、干燥和粉碎,制得成品碳酸镉。
2、盐酸法:将镉锭熔融,倾入水中激碎成粒,加盐酸溶解生成氯化镉,同时加入少量硝酸,在搅拌下加入氨水调pH 5~6,然后加入少量双氧水除铁,过滤后与配制好的纯碱液反应至pH 9~10,用水漂洗至中性,再经过滤,在120℃下干燥,制得碳酸镉成品。
3、称取18g CdCl2,溶于50mL水中,再称取10g碳酸铵溶解于50mL水中,将碳酸铵溶液加入到CdCl2溶液中,生成沉淀后滴入氨水使生成的沉淀溶解,将溶液转移到通风橱中,水浴加热,至溶液中的氨挥发,有结晶沉降下来。
4、工业上生产碳酸镉,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复分解法:碱金属碳酸盐与氯化镉或硫酸镉等铬盐,进行复分解而得。铬的来源,多以金属镉为原料,也可用炼锌、锌钡白生产的副产。碳化法:以氢氧化镉吸收二氧化碳而得。
5、将20%的硫酸镉水溶液加热沸腾,边搅拌边缓慢加入45~50℃的20%左右的碳酸铵水溶液,使溶液狆pH值在7.5~8之间进行反应,静置,待沉淀完全后过滤,沉淀用30~40倍体积的热蒸馏水洗涤数次,抽滤后在120~150℃干燥3h即得试剂碳酸镉。高纯碳酸镉的制备也按该原理进行,采用的试剂为高纯硫酸镉、高纯碳酸铵、电导水2。
用途1、用于制造涤纶的中间体和绝缘材料。用作玻璃色素的助熔剂,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塑料之增塑剂和稳定剂,以及用作生产镉盐的原料。
2、作为制造涤纶的中间体、玻璃色素的助溶剂,可制光学玻璃,用作绝缘材料、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塑料纸增塑剂及稳定剂、生产铬盐的原料。
3、在表面处理中,配制可溶性镉盐,用于电镀镉或电镀镉合金镀液中镉的添加。
贮存方法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
3、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唐浩宇 - 教授 - 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