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菌病又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往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以结肠黏膜的炎症及溃疡为主要病理变化。普遍易感。年龄分布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 岁以下儿童;第二个高峰为青壮年期(20~40岁),可能和工作中接触机会增多有关。任何足以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营养不良、暴饮暴食有利于菌痢的发生。临床上可见急起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
病因菌痢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就是说吃下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患者的大便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传染源。健康带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们的大便带有痢疾杆菌,所以带菌者传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视,是更危险的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的大便可通过多种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苍蝇在传播痢疾杆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夏秋季天气炎热,苍蝇孳生快,密度大,喜欢在不洁的地方停留,苍蝇脚上有许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杆菌。所以苍蝇是痢疾杆菌的义务搬运工,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夏秋季节痢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污染过的食物或瓜果,玩过污染过的玩具后饭前未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习惯,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对痢疾普遍易感,普通型痢疾1~3岁的孩子得的多,特别是营养不良儿和体弱多病的孩子更容易得痢疾。得过痢疾的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的时间不长,而且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所以一年内可多次得痢疾。
检查1.血象
急性菌痢常有白细胞增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慢性病例有轻度贫血。
2.粪便检查
诊断价值较大在流行季节有腹泻或有肠道功能紊乱者。都应该粪便检查包括常规及培养有条件地区应同时进行快速病原学诊断。有些轻型病例仅有黏液或水样便,镜检脓细胞不多而大便培养阳性。
3.快速病原学诊断
包括免疫荧光菌球法,增菌乳胶凝集法,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艳蓝染色法,可以快速从粪便中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可达90%以上,对菌痢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4.单克隆抗体点免疫结合夹心法(DIAB)及反向间接血凝法
最近有人用来检测粪便中福氏痢疾菌的抗原,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5.DNA探针法
有人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探针和粪便标本进行杂交,早期阳性率可达85%,较常规培养阳性率56%显著增高,增加了早期诊断阳性率。
6.乙状结肠镜检查
急性菌痢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并有浅表溃疡及渗出物,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徒有增加患者痛苦,且有一定危险性,一般不宜采用。
7.X线检查
慢性菌痢进行钡餐或钡剂灌肠,可见肠道痉挛,袋形消失,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及肠段缩短等改变。
临床表现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的数小时,最长的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经过不同,医学家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1.普通型痢疾
绝大多数痢疾属普通型。因为痢疾杆菌均可产生毒素,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有中毒症状,起病急,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左下腹疼痛明显。患痢疾的孩子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无法计数。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儿总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现象严重的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腹泻次数频繁的孩子可出现脱水性酸中毒。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较多,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有效抗生素治疗,数日后即可缓解。
2.中毒型痢疾
近年来中毒型痢疾有减少趋势。此型患者多是2~7岁的孩子。由于他们结肠黏膜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所以中毒症状非常严重。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孩子初起为普通型痢疾,后来转成中毒型痢疾。患儿萎靡、嗜睡、谵语、反复抽风,甚至昏迷。休克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明显,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现呼吸不整,深浅不一,双吸气、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临床表现,病情最为凶险。中毒型痢疾患者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经过一天左右时间才排出痢疾样大便。
3.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婴幼儿少见,多因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所致,细菌耐药,患儿身体虚弱,病程超过2个月。慢性痢疾患儿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黏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预后不好。
各型菌痢大便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
接触史地区季节与年龄有参考价值。由于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较多,其发病季节、年龄与菌痢相似而且近年来致病菌中宋内菌逐渐增多,该菌抵抗力强少量细菌即可引起感染,约2/3患者可无不洁饮食史。故没有流行病学资料,不能排除菌痢的诊断。
2.临床症状
急性菌痢的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有些不典型病例仅有水样稀黏液便,乳幼儿及新生儿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较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而呈消化不良大便。在急性菌痢的诊断中应考虑到上述情况。慢性菌痢应注意初次发作时急性菌痢的症状,中毒性菌痢早期症状以高热惊厥为主,肠道病变相对轻微可无典型的大便改变,甚至无腹泻,易于造成误诊,应提高警惕及时采用直肠拭子或盐水灌肠采取粪便进行检查。
3.实验室检查
如上所述。
治疗四环素类、链霉素类、磺胺类等多种药物均对治疗痢疾有效,发病急起者可去医院采用输液治疗,该病可由同性恋者的口交、肛交、吻肛等传播途径感染发病。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而且要注意性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