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氟乙烯,分子式:C2H2F2,无色易燃气体,略有醚的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主要用来生产聚偏氟乙烯,用作氟树脂、氟橡胶的单体原料。特殊溶剂,高分子单体。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1,1-二氟乙烯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1
物性数据1.性状:无色易燃气体,略有醚的气味
2.熔点(℃):-144
3.沸点(℃):-83
4.相对密度(水=1):0.617(24℃)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
6.饱和蒸气压(kPa):3683(21℃)
7.燃烧热(kJ/mol):-692
8.临界温度(℃):30.1
9.临界压力(MPa):4.43
10.辛醇/水分配系数:1.24
11.闪点(℃):-123
12.引燃温度(℃):640
13.爆炸上限(%):21.3
14.爆炸下限(%):5.5
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16.临界密度(g·cm-3):0.416
17.临界体积(cm3·mol-1):151
18.临界压缩因子:0.273
19.偏心因子:0.139
20.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336.8
21.气相标准熵(J·mol-1·K-1) :265.29
22.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313.1
23.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59.082
分子结构数据1、摩尔折射率:11.21
2、摩尔体积(cm3/mol):67.3
3、等张比容(90.2K):115.9
4、表面张力(dyne/cm):8.7
5、介电常数:无可用
6、偶极距(10-24cm3):无可用
7、极化率:4.44
计算化学数据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3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4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2
性质与稳定性1.稳定性:稳定
2.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
3.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4.聚合危害:聚合
5.分解产物:氟化氢
贮存方法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合成方法1.偏二氟乙烷氯化法 以干燥的乙炔在氟磺酸存在下与氢氟酸反应,生成1,1-二氟乙烷,经压缩、分馏、提纯,得精制1,1-二氟乙烷,将其与定量配比的氯气充分混合于650-680℃热解生成粗偏氟乙烯,再经压缩、分馏、提纯,得精单体。
2.其他方法 由于近年来氯氟烷替代物工业的发展,可采用以1,1,1-三氯乙烷一步反应制得1,1-二氟-1-氯乙烷,然后热裂解脱氯化氢2。
用途主要用来生产聚偏氟乙烯,用作氟树脂、氟橡胶的单体原料。特殊溶剂,高分子单体。
毒理学数据1、急性毒性:
大鼠吸入LCL0:128000ppm/4H;
豚鼠吸入LCL0:800ppb/4H;
2、其他多剂量毒性:
大鼠吸入TCL0:1500ppm/6H/13W-I;
小鼠吸入TCL0:40000ppm/6H/13W-I;
3、致肿瘤性:大鼠经口TDL0:1930mg/kg/52W-I。
4、致突变性:细菌-鼠伤寒沙门菌SYSTEM:50pph/24H。
5、急性毒性:LC50:24000mg/m3(大鼠吸入,4h)。
6、刺激性:暂无资料。
7、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50ppm(24h)。
8、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9、其他:LC100:335360mg/m3(4h)(大鼠吸入)。
生态学数据1.生态毒性:LC50:695mg/L(96h)(鱼)。
2.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8d(理论)。
4.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3。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普通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如无危险,就地燃烧,同时喷雾状水使周围冷却,以防其它可燃物着火。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密闭化。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唐浩宇 - 教授 - 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