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双眼上斜肌麻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双眼上斜肌麻痹是指双眼的上斜肌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上斜肌功能不足、下斜肌亢进、Bielschowsky歪头试验阳性及代偿头位,但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双侧垂直斜度不对称,术后出现反方向代偿头位的特殊体征。

病因1.先天因素

主要为神经、肌肉的发育异常所致,如上斜肌部分或全部缺如,肌肉附着点移位、滑车神经核发育不良等,但多表现为单侧性。

2.后天因素

由于滑车神经在颅内走行径路较长,易受炎症、肿瘤外伤、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损伤。

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

(1)第一眼位可无或有垂直斜视 但垂直斜度较小。

(2)双眼协同运动不正常 表现为双下斜肌功能强,上斜肌功能不足,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程度可不同,或仅表现单侧下斜肌功能过强。典型的双上斜肌麻痹则表现为双眼水平运动时内转眼高于外转眼,交替出现垂直斜视。

(3)双侧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阳性 即头向任何侧肩部倾斜时,眼位均高;也可仅表现为单侧倾斜时眼位高,或双侧均阴性。

(4)V型斜视 常表现为V型斜视。

(5)有明显的外旋斜视 外旋度常大于10°~15°。

2.临床分型

(1)对称型 凡双下斜肌功能过强(++),上斜肌功能弱(--),垂直斜度小(≤5△),有V征存在者即归为此型。

Ⅰ类 无自觉症状,V征在第一眼位到正上方眼位,斜视度≤20△,双Maddox杆检查有旋转斜视存在。

Ⅱ类 有自觉症状(旋转复视),V征存在于第一眼位到正下方注视眼位,斜度≤15△。

Ⅲ类 有旋转复视,V征存在于正上方到正下方注视眼位,斜度25~40△。

(2)非对称型 凡一侧下斜肌功能过强(≥++),另侧下斜肌功能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