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物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一般情况下,产后三周以内恶露即可排净,如果超过三周仍然淋漓不绝,即为“恶露不尽”。在中医典籍《胎产心法》中提到:“由于产时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因此,恶露不止多与“虚损”或“血瘀”有关。
恶露类别(1)红色恶露:量多,色鲜红,故名。含有大量血液(又名血性恶露),还有小血块及坏死的蜕膜组织。镜下尖多量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恶露持续3-4天,出血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色淡红含多量浆液。镜下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宫腔渗出液,且有细菌。 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坏死组织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持续4-6周,总量约250ml-500ml。若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通过对恶露的观察,注意其质和量、颜色及气味的变化以及子宫复旧情况,可以了解子宫恢复是不是正常。
巴利语 asubha。指身上所出不洁之津液。如脓、血、尿、屎等。恶,为憎厌之义;露,即津液。据心地观经载,自见己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又无量寿经卷下谓,生、老、病、死皆苦,且恶露不净,故无可乐者。
处理恶露恶露的处理可用消毒棉,容易过敏的人也可以自己制作。将脱脂棉剪成5厘米大小,经过煮沸消毒后浸泡在2%的硼酸水或来苏液中,或者浸泡在稀释1000倍的消毒皂液中。随之将消毒过的脱脂棉装入带盖的容器中,这样使用起来很方便。脱脂棉煮沸的时间只需要5分钟即可。
更换脱脂棉时应在排尿排便之后,一定要在洗过手之后进行。在擦拭便尿的时候,要由外阴部向肛门方向擦拭。如果相反进行的话,就会把肛门部的杂菌带入分娩后留下的外阴部的伤口中,有引起感染的可能。
再者,不许用同一块消毒棉擦两次。每擦一次要更换一块。消毒后要立即垫上新的布巾或脱脂棉,随后系上丁字带或月经带,垫脱脂棉时,要把纱布垫在上面,否则棉絮就会粘在外阴部上。
观察恶露观察一下你的恶露情况是否正常。有些恶露属于异常情况,应当引起注意
分娩后两天来,阴道里仍然淋漓不尽,不断有些像血水一样的液体流出来。医生说,那是“恶露”,是正常现象。但是,看到那些鲜红色的黏液,中间还混有血块,心里总是不放心……
专家说:你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恶露”这个词。
产后,随着子宫内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地方的内膜)脱落,子宫分泌的黏液等也随之从阴道内流出,这就是恶露。正常的恶露有些血腥味,但是不臭,总量大约为200-500毫升。一般情况下,恶露大约在产后3周左右就干净了。
产后第一周,恶露的量较多,颜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称为红色恶露。
1周以后至半个月内,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较多的是坏死的蜕膜、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及细菌,使得恶露变为浅红色的浆液,此时的恶露称为浆性恶露。
半个月以后至3周以内,恶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和细菌,使恶露变得黏稠,色泽较白,所以称为白色恶露。
中医辨证产后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 ——《胎产心法》 女性产后恶露不净的原因大致上与身体虚弱有关,多为气虚血瘀或血热。气虚的妇女产前本身血气不足,加上分娩时失血产后也没有好好调理进补,以致操劳伤脾伤气不能摄血,血瘀者恶露瘀结以致血行不畅;血热的妇女因分娩时失血阴虚则血热迫热妄行。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中药名方“产后恶露膏”即是中医治疗此症之专用药。
一、气虚:素体气虚,正气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冲任失固,不能摄血,以致恶露不绝。
二、血热:素体阴虚,复因产时失血,阴液耗损,阴虚生内热,或产后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净。
三、血瘀: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血为寒凝;或因七情所伤,血为气滞;或因产留瘀,胞衣胎膜残留为瘀,瘀血内阻,新血难安,不得归经,以致恶露不净。
中医治疗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依此理而组方之药可谓众多,然疗效最为显著者,惟有传统名方产后恶露膏一例。由益母草、红花、桃仁、急性子四位中药组成,产后恶露膏以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中医组方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包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胎前、产后,皆可用之,去死胎最效,行瘀生新,亦能下乳。其名益母,有益于妇人。前人言其胎前无滞,产后无虚,谓其行中有补也。
红花:性温,味辛。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可抑制多种炎症并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通畅。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桃仁与红花皆为活血祛瘀之药,作用均甚广泛,往往配合应用,唯桃仁善治肺痈肠痈,且有润肠通便之效;红花则善于活血调经。
急性子:用于妇女经、产瘀滞之证。急性子之性急速,善行瘀滞。主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等,外治以其入药可速行瘀滞,增强疗效。
恶露不绝恶露不绝:以胎盘娩出后,胞宫内的余血浊液持续20天以上仍淋漓不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产科病证。又称恶露不净。
病因病机恶露不绝多由素体脾气虚弱,或孕后脾虚,不能统摄冲脉之血;
或产后胞脉空虚,寒邪入侵,血为寒凝;或情志不畅,气郁血滞,血不归经;
或素体阴虚,产后阴亏,虚热内生;
或产后过服辛热温燥之品;
或感受温热之邪;
或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
常见证型①脾气虚弱型恶露不绝。
证见:恶露不绝,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无臭味,面色白,神疲食少,小腹空坠,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宜:益气健脾,摄血固冲。
②瘀血阻滞型恶露不绝。
证见:恶露不止,淋漓量少,色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
危害一、产后恶露不净有可能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二、恶露不净还易诱发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
三、剖宫产所导致的产后恶露不净还容易引起切口感染裂开或愈合不良,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中医辩证产后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胎产心法》一、气虚:素体气虚,正气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冲任失固,不能摄血,以致恶露不绝。
二、血热:素体阴虚,复因产时失血,阴液耗损,阴虚生内热,或产后过食辛热温燥之品,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净。
三、血瘀: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血为寒凝;或因七情所伤,血为气滞;或因产留瘀,胞衣胎膜残留为瘀,瘀血内阻,新血难安,不得归经,以致恶露不净。
中医治疗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治疗便方方1
【组成】姜汁10 毫升、人参未6 克、大米适量。
【用法】大米煮粥,熟时加入人参、姜汁搅拌均匀。供早晚服用。
【主治】气虚型恶露不绝,证见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薄,无臭气。小腹空坠,神疲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方2
【组成】艾叶、炮姜各15 克。
【用法】浓煎服。
【主治】血瘀型恶露不绝,证见产后恶露淋漓不爽,量少,色紫晴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暗,边有瘀点,脉弦涩。
方3
【组成】葱白、当归各适量。
【用法】水酒共煎,温服。
【主治】血瘀型恶露不绝。
方4
【组成】老生姜15 克、炙艾叶15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恶露不绝。
方5
【组成】升麻112 克、清酒5000 毫升。
【用法】上2 味共煮沸,文火煮至约2000 克,去滓,分温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
【主治】产后恶血不尽,或经月,或半年,或1 年。
方6
【组成】绿茶2 克、益母草200 克(鲜品可用400 克)、红糖25 克、甘草3 克。
【用法】加水600 毫升,煮沸5 分钟,分3 次温饮,每日1 剂。
【主治】产后出血,恶露不净。
方7
【组成】红糖适量、茶。
【用法】红糖和茶饮,日饮3 次,不超过10 天。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
方8
【组成】乌鸡蛋3 个、醋1 杯、酒1 杯、大枣20 克。
【用法】乌鸡蛋去壳,与醋、酒搅匀,再加入大枣及水煎服,每天1 剂,连服数天。
【主治】恶露不绝。
【说明】用普通鸡蛋可代替,疗效稍次之。
方9
【组成】红糖100 克、茶叶3 克、黄酒适量。
【用法】前二味煎汤,去渣后用黄酒冲服,每天1~2 次,连服3~5 大。
【主治】恶露不绝。
方10
【组成】黄酒200 毫升、生地黄6 克、益母草10 克。
【用法]共蒸20 分钟,每次温饮50 毫升,每日2 次。
【主治】产后出血。
方11
【组成】富蒲15 克、酒2 盅。
【用法】水煎去渣分3 次服,饭前用。
【主治】产后出血。
③血热内扰型恶露不绝。
证见:恶露不绝,量多,色紫红,质粘稠,或挟有血块,心烦易怒,口苦,或面色潮红,手脚心热,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或弦数。
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判断异常1、如果产后2周,恶露仍然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这时应考虑子宫内可能残留有胎盘或胎膜,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2、产后发生产褥感染时,会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这时,产妇有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增多并有臭味等症状。这时的恶露,不仅有臭味,而且颜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呈混浊、污秽的土褐色。
提醒新妈妈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恶露情况,发现其中有问题时,就要早些与医生联系解决。
易混症状1、如果产后2周,恶露仍然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这时应考虑子宫内可能残留有胎盘或胎膜,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2、产后发生产褥感染时,会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这时,产妇有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增多并有臭味等症状。这时的恶露,不仅有臭味,而且颜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呈混浊、污秽的土褐色。
产后恶露的注意事项①分娩后绝对卧床休息,恶露多者要注意阴道卫生,每天用温开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部。选用柔软消毒卫生纸,经常换月经垫和内裤,减少邪毒侵入机会。
②使用垫纸质地要柔软,要严密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③卧床休息静养,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安慰病人,消除思想顾虑,特别要注意意外的精神刺激。
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祛除秽浊之气,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若血热证者,衣服不宜过暖。
⑤恶露减少,身体趋向恢复时,可鼓励产妇适当起床活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和胞宫余浊的排出。
⑥产后未满50天绝对禁止房事。
⑦加强营养,饮食总宜清淡,忌生冷、辛辣、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为免温热食物助邪,可多吃新鲜蔬菜。若气虚者,可予鸡汤、桂圆汤等。若血热者可食梨、橘子、西瓜等水果但宜温服。
⑧属血热、血瘀、肝郁化热的病人,应加强饮料服食,如藕汁、梨汁、橘子汁、西瓜汁,以清热化淤。
⑨脾虚气弱的病人,遇寒冷季节可增加羊肉、狗肉等温补食品。肝肾阳虚的病人,可增加滋阴食物,如甲鱼、龟肉等。
产后恶露的饮食调理产后从子宫里排出的恶露一般3周左右干净,但如果一直排出不断就被称为“恶露不尽”。遇到这种情况除了要去医生那里进行诊治外,饮食上采用一些食疗方法也有助于改善恶露不尽的症状。
山楂红糖饮
原料: 取个大、肉多的新鲜山楂30克,红糖30克。
做法: 先清洗干净山楂,然后切成薄片,晾干备用;在锅里加入适量清水,放在火上,用旺火将山 楂煮至烂熟; 再加入红糖稍微煮一下,出锅后即可给产妇食用,每天最好食用2次。
营养功效: 山楂不仅能够帮助产妇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还可以散淤血,加之红糖补血益血的功效,可以促进恶露不尽的产妇尽快化淤,排尽恶露。
藕汁饮
原料: 取新鲜白嫩的藕1根,白糖20克左右。
做法: 先将新鲜白嫩的藕清洗干净,然后用榨汁机榨取藕汁,冷藏后备用;可以将白糖兑入新鲜的藕汁中给产妇饮用。
营养功效: 藕汁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的作用,适合产后恶露不尽的产妇饮用,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小米鸡蛋红糖粥
原料: 新鲜小米100克,鸡蛋3个,红糖适量。
做法: 先将小米清洗干净,然后在锅里加足清水,烧开后加入小米;待煮沸后改成小火熬煮,直至煮成烂粥;再在烂粥里打散鸡蛋、搅匀,稍稍煮煮放入红糖后即可食用。
营养功效: 小米营养丰富,是产后补养的佳品。与鸡蛋、红糖一起食用,可以补脾胃,益气血,活血脉,适用于产后虚弱、口干口渴、恶露不尽等症食用。
鸡子羹
原料:鸡蛋3个,阿胶30克,米酒100克,精盐1克。
做法:先将鸡蛋打入碗里,用筷子均匀地打散;再把阿胶打碎放在锅里浸泡,加入米酒和少许清水用小火炖煮;待煮至胶化后往里倒入打散的鸡蛋液,加上一点点盐调味,稍煮片刻后即可盛出食用。
营养功效: 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一直是月子里最佳补益品之一。阿胶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对子宫出血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此食疗方既可养身又可止血,对产后阴血不足、血虚生热、热迫血溢引起的恶露不尽有治疗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