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4-硝基甲苯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4-硝基甲苯,别名对硝基甲苯,黄色斜方六面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用于制造对甲苯胺、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也用作农药、染料、医药、塑料和合成纤维助剂的中间体。

物质的理化常数

|| ||

1相关类别: 4-Methylnitrobenzene;Organics;Analytical Chemistry;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stradiol, etc.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Solid WasteMethod Specific;2000/60/ECMore...Close...;8000 Series Solidwaste Methods;Analytical Standards;AromaticsEnvironmental Standards;Chemical Class;Environmental Standards;European Community: ISO and DIN;ExplosivesEPA;Method 8330Alphabetic;N;NA - NIAnalytical Standards;Nitro CompoundsChromatography;Volatiles/ Semivolatiles;除草剂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取代脲类除草剂;分析标准品;有机砌块;甲苯

类别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1960 毫克/公斤;口服-小鼠 LD50: 1231 毫克/公斤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明火可燃;燃烧释放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遇硫酸爆炸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 二氧化碳、泡沫、雾状水

职业标准 TWA 29 毫克/立方米; STEL 58 毫克/立方米2

安全信息危险品标志 T,N,F,Xn

危险类别码 23/24/25-33-51/53-36/37/38-11-36-20/21/22

安全说明 28-37-45-61-28A-27-16-36/37-26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446 6.1/PG 2

WGK Germany 2

RTECS号 XT3325000

HazardClass 6.1

PackingGroup II

海关编码 29042000

毒害物质数据 99-99-0(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2

产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对甲苯胺、甲苯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对硝基苯甲酸、对硝基甲苯-2-磺酸、2-硝基对甲苯胺、3-氯-4-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等,也用作染料中间体及农药、医药、塑料和合成纤维助剂的中间体。1

对环境的影响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严重中毒者可致死。经吸入、摄入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主要损害血液、皮肤、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本品刺激皮肤及眼睛粘膜,中毒的典型症状为头痛、气短、腹痛、恶心、眩晕、呼吸困难、皮肤发蓝等,大量进入人体可严重损害肝脏并引起溶血,甚至死亡。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 1960mg/kg(大鼠经口);16000mg/kg(大鼠经皮)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μg/皿。微粒体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μg/皿。

污染来源:环境中的对硝基甲苯,主要来自有机合成、涂料、三硝基苯等生产废水废气。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是另一个污染源。

对硝基甲苯易被氧化,最终产物为苯胺,在水中可被氧化分解。对硝基甲苯遇热分解及燃烧时生有害的亚硝基蒸气。大量对硝基甲苯进入水体可产物异味,并造成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稍微受到冲击就能引起燃烧和爆炸,绝对不能和还原剂(糖,硫磺,金属粉末,纸张等)一起混合储存,也不能和高灵敏度的起爆剂混合储存,例如(叠氮化物,雷酸盐,氯酸盐等)否则爆炸起来不可扑救。

根据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办法和爆炸品管理方法,对硝基甲苯应该单独存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1

监测方法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1

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3194-91,水质)

对二甲按基苯甲醛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1

环境标准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1mg/L

水中嗅觉阈浓度 0.003mg/kg1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当对硝基甲苯洒漏在地面时,应配戴好面具、手套,仔细收集清扫干净漏物,盛放在适当的容器内,放置在远离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和硫酸的地方。当对硝基甲苯洒入水体时,应立即将被污染水体隔断,以避免污染扩散。当对硝基甲苯倾倒在土壤中时,应将被污染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中毒人员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用大量水洗眼睛,用水淋少全身,漱口。大量饮水,催吐,立即送往医院。沿地面加强通风,驱赶残留蒸气。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要保证完全燃烧。焚烧大量物料时,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 ,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

编号系统**CAS号:**99-99-0

**MDL号:**MFCD00007366

**EINECS号:**202-808-0

**RTECS号:**XT3325000

**BRN号:**1906911

**PubChem号:**248866393

物性数据性状:淡黄色结晶

熔点(℃):51.9

沸点(℃):238.3

相对密度(水=1):1.29(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7

饱和蒸气压(kPa):0.013(20℃)

燃烧热(kJ/mol):-3714.3

临界压力(MPa):3.8

辛醇/水分配系数:2.37

闪点(℃):106(CC)

引燃温度(℃):390

爆炸上限(%):7.6

爆炸下限(%):1.6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3

毒理学数据急性毒性

LD50:1960mg/kg(大鼠经口);>16g/kg(大鼠经皮)

刺激性 暂无资料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0μg/皿。微生物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菌10μg/皿。程序外DNA合成:大鼠肝100μg/L。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3。

生态学数据生态毒性

LC50:74mg/L(48h),51mg/L(96h)(青鳉);73mg/L(96h)(高体雅罗鱼);19mg/L(96h)(黑头呆鱼);7.5mg/L(48h)(水蚤)

EC50:82mg/L(24h)(梨形四膜虫);22mg/L(单细胞绿藻)

生物降解性 M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ppm,污泥浓度30ppm,2周后降解0.8%。

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3

分子结构数据摩尔折射率:37.62

摩尔体积(cm3/mol):117.5

等张比容(90.2K):300.4

表面张力(dyne/cm):42.6

极化率(10-24cm3):14.913

计算化学数据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2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5.8

重原子数量:10

表面电荷:0

复杂度:122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3

性质与稳定性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3

贮存方法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3

安全术语S16 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远离火源。

S27 Take off immediately all contaminated clothing.
一旦衣物受到污染,请立即脱去。

S28 After contact with skin, wash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soap-suds.
不慎与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

S37 Wear suitable gloves.
戴适当手套。

S45 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61 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R23/24/25 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R33 Danger of cumulative effects.
有累积效应的危险品。

R51/53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余坚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