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胖血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胖血藤,中药名。为廖科植物牛皮消蓼Polygonum cynanchoides Hemsl. [Fagopyrum cynanchoides (Hemsl.) H. Gross]的根。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敛肺止咳,行气健胃,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肺痨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胃脘胀闷疼痛,风湿痹痛。

别名荞麦蔓、毛血藤、云扣莲、荞叶细辛、白前蓼、百解药、黄姜蔓、黄腰子蔓、何首乌蔓。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酸、辛,性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敛肺止咳,行气健胃,祛风除湿。

主治用于肺痨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胃脘涨闷疼痛,风湿痹痛。

相关配伍1、治肺痨咳嗽、吐血:生胖血藤(去粗皮和木心)60g。炖猪肉吃。

2、治劳弱咳嗽:胖血藤150g,冰糖120g,胡椒12g,泡酒500g。每日早晚各服9g。(1-2方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3、治百日咳:毛血藤9g,鹿街草6g。煎水服。(《贵州草药》)

4、治胃脘痛:①干胖血藤根15g,蒸烧酒120g。每服药酒30g。②胖血藤、穿心莲各15g。煎水服,连服数次。

5、治风湿:胖血藤、透骨草各30g,泡酒500g。每服药酒30g。(4-5方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6、治阴疮久不收口:毛血藤捣烂,敷患处。(《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晾干。

形态特征牛皮消蓼又名牛皮消叶蓼。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细长,圆柱形,被淡黄色柔毛。叶互生;叶柄通常比叶片短或近等长,被柔毛;托叶鞘短筒状,膜质,先端斜形,被锈绒毛;叶片心状箭形,长3-7cm,宽4-8cm,先端急尖,基部侧生裂片具小尖,全缘,两面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小,花被5深裂,白色;雄蕊8,近等长或稍短于花被;花柱3,柱头缨状。瘦果卵状三棱形,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生于河岸或山沟草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根数条聚生于节状根茎上,有时尚可见残留茎基。根长圆柱形或长条形,或有分枝,长10-20cm,直径3-6mm;表面红褐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细纵皱纹,并有须根和褐色点状须根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明显的木心。气微,味微苦、涩。

相关论述1、《贵阳民间药草》:“敛肺,止咳,止血。治肺痨,止胃痛。”

2、《贵州草药》:“健胃,止咳,镇痛,解毒。”

3、《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胸胃气痛,惊痫等症。有解毒,镇惊,镇痛作用。”

4、《全国中草药汇编》:“敛肺止咳,行气化湿,镇痛清热。”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蒋林 - 教授 - 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