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蜈蚣,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Begonia Peltatifolia H.L.Li的带根茎全草。分布于湖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入药部位带根茎全草。
性味味涩、微酸,性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相关配伍1、治跌打损伤有瘀血:爬山猴根15g。泡酒服或捶绒敷伤处。(《贵州民间药物》)
2、治虚肿:爬山猴根15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盾叶秋海棠,又名昌感秋海棠。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伸长,圆柱状,扭曲,表面不平整,长约4厘米,直径5-7毫米,节密,被膜质的褐色鳞片和多数粗壮纤维状之根。叶盾形,均基生,具长柄;叶片厚纸质,两侧略不等,轮廓卵形或椭圆形,长10-11厘米,宽7.5-8.5厘米,先端骤然短尾尖,基部圆,略不等,边全缘或有极不明显的齿状突出,上面褐绿色,有下陷小窝孔,无毛,下面有蜂窝状突起,无毛,有10-12条脉,自叶柄顶端处呈放射状,不直达边缘,网脉极不明显;叶柄长10-18厘米,有纵棱,无毛;托叶早落。花葶高可达20厘米,有纵棱,无毛;花4-8(-10)朵,呈3-4(-5)回二岐聚伞花序,首次分枝长1.3-1.8厘米,2-3次分枝长约1厘米,无毛或近无毛;苞片早落;雄花:花梗长10-12毫米,近无毛,花被片4,外面2枚大,近圆形或扁圆形,宽长几相等,长1.2-1.5厘米,先端圆,外面无毛,内轮2枚小,极窄长圆形,长6-7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圆;雄蕊多数,花丝长1.5-1.8毫米,离生,整体呈球状,花药倒卵长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钝;雌花:花梗长1.5-1.8厘米,近无毛,花被片2,近圆形,长13-15毫米,宽约15毫米;子房倒卵长圆形,长约9毫米,直径4-5毫米,无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离生,柱头2裂,平展,密被刺状乳头。蒴果下垂,果梗长约2.2厘米,无毛,轮廓倒卵球形,长约1.3厘米,直径7-8毫米,无毛,有不等大3翅,大的宽斜三角形,长10-12毫米,直径8-9毫米,其余2翅窄,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无毛。花期6-7月,果期7月开始。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570-1280m的山谷、密林潮湿地上。分布于湖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本品根茎为不规则扁圆柱形,扭曲,长5-30cm,有分枝,直径0.3-0.8c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粗糙,具纵皱纹;上面有数个类圆形盘状疤痕,下面着生多数须根,节明显,节间长2-6mm;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粉红色。根茎顶端常有2-4枚盾状叶,纸质,两面光滑无毛,全缘或浅波状,叶柄长4-25cm,具有明显的纵纹。花葶有1-3花,蒴果偶见,淡红色,有3条不等大的翅,长约1.5cm。气微,味涩、微酸。
相关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祛瘀活血。治跌打损伤,消肿。”
2、《贵州草药》:“祛瘀活血,消肿杀虫。”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西林 - 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